每周一期,学会发骨髓报告单形态学进阶

每周一期与细胞形态学诊断者一起提升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图片及病例医院血液科张建富、王蓉、王琰和王慧提供及授权发布。

——检验君01病史资料

患者赵某某,男,88岁,患者约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伴胸闷、气喘,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增高,后至我院诊治,查血常规:WBC55.60x10^9/L,NE49.98x10^9/L,RBC2.38X10^12/L,Hb65g/L,血小板X10^9/L。患者现伴胸闷、气喘,伴乏力,不能站立行走。

查体:神志清,精神萎,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可扪及肿大,双下肢轻度水肿。

01外周血细胞形态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02骨髓血细胞形态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根据简要病史和细胞形态,作何诊断?依据是什么?1陈恩伟南京医科大学四附院

患者老年男性,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伴胸闷、气喘,双下肢轻度水肿,肝脾肿大,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分类以粒系为主,中度贫血,血小板结果未知。伴脾大,想到MPN,MDS/MPN?外周血形态:以成熟粒细胞增多为主,见明显粒系病态,单核少见,未见嗜酸嗜碱,见较多靶红。血小板可以看出是少的。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粒少见,病态明显(类P-H畸形,分叶不良,颗粒减少或缺如等)。排除MPN,最后考虑MDS/MPN类。若外周血中幼稚粒细胞<10%,诊断MDS/MPN-U,若外周血幼稚粒细胞≥10%,诊断aCML。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2医院

1.老年男性;2.约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伴胸闷、气喘,现伴乏力,不能站立行走;3.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升高,仪器结果以粒细胞为主。4.中度贫血;5.肝脾可扪及肿大,双下肢轻度水肿。外周血以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粒细胞分叶不良,可见靶形红细胞(病人本身是地贫携带者?)和嗜多色红细胞;骨髓涂片可见早幼粒细胞、中性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各阶段粒细胞,偶见原始细胞。可见粒系病态造血如分叶不良、颗粒减少和核浆发育不平衡;红系和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鉴别诊断包括类白、CML和CNL.考虑MDS/MPN,请结合染色体、免疫分型和分子生物学结果。

3关丽医院

老年男性,外周血象呈白细胞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重度贫血,血小板未提及。第一印象是慢粒,但未见嗜酸嗜碱细胞,第二印象反应性类白,但严重贫血,巨幼贫?又不怎么见红系,又排除。细看外周血的中性分叶细胞,见颗粒缺失,有病态改变。骨髓细胞呈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主,目测粒红比大于10:1,原始粒少见,早期细胞有类巨幼变,成熟粒有核分叶不良。粒系增殖明显,有病态造血,结合患者肝脾肿大,考虑MDS/MNP方向,进一步检查ph染色体和bcr/abl1融合基因

4赵医院

老年男性,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伴胸闷、气喘,血常规:WBC55.60x/L,NE:49.98x10^9/L,RBC2.38X10^12/L,Hb65g/L。患者现伴胸闷、气喘,伴乏力,不能站立行走。查体:神志清,精神萎,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可扪及肿大,双下肢轻度水肿。外周血可见靶形红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主,细胞颗粒减少及核分叶不良等发育异常,骨髓粒系增生明显活跃,粒系为主,原始细胞20%,否定急白可能,细胞可见核分叶不良,颗粒减少,核固缩,空泡等发育异常,嗜酸嗜碱未见增高,根据病史及形态,个人考虑MDS/MPN,aCML,结合免疫分型,染色体,分子生物学检查。

5刘医院

今日病例老年患者,因严重乏力、胸闷就诊,体格检查有脾脏肿大。外周血常规提示一系增高,一系减低(贫血)。外周血可见粒系杆状核比例增高,颗粒缺如;可见一定比例的靶形红细胞。骨髓细胞形态,粒系增生,以中、晚幼粒为主,幼稚粒核浆发育不平衡,成熟粒细胞可见颗粒缺如、分叶不良,目测病态比例应该>10%。综上,老年患者,有脾大,贫血,细胞形态有病态,容易想到MDS,但是中性粒计数是增高的,那么排除了MDS的可能,这个时候需要考虑MDS/MPN的亚型。可以用排除法:①CMML: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不符合,排除,同时排除JMML②MDS/MPN-RS-T,虽然血小板未知,但红系病态不明显,基本排除。③aCML,首先外周血原始<20%,单核<10%满足,如果前体粒>10%,则符合aCML的诊断。④MDS/MPN-U,如果外周血前体粒<10%,则只能诊断该亚型。

张建富老师评析

临床分析:患者为老年男性,现年88岁,既往有慢阻肺,我想胸闷、气喘应该是其伴随症状,只不过近1月加重而已,为何加重?贫血和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能引起的肺栓塞有关,两者叠加,加重了患者的胸闷气喘,医院就诊,体格检查可及肝脾肿大,可及就说明有肿大,正常是肋下未及,但没说肋下多少指?没关系,不影响我们的诊断。

外周血常规分析:白细胞总数增高,机器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我讲过,白细胞总数增高,机器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或增高,可能是类白血病反应,也可能是MPN和MDS/MPN。该患者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机器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有贫血,基本排除类白血病反应,因类白血病反应贫血少见,况且该患者为中度贫血,除非为肿瘤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排除了类白血病反应,那该患者可能是MPN和MDS/MPN。

细胞形态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易见病态粒细胞,比如分叶不良,核固缩,颗粒减少等。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形态同外周血。

综上所述,该患者有病态粒细胞,可排除MPN。有病态造血,单核细胞少见,可排除MDS/MPN中的CMML。血小板<X)/L,虽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5%,也不考虑MDS/MPN-RS-T。

因患者为老年患者,JMML根本就不要去想。那现在不就剩下aCML了。

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是一种主要累及中性粒细胞系别的白血病。其特征是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主要是不成熟和成熟粒细胞,而且有明显发育异常的形态学表现,即病态粒细胞。但白血病细胞无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

aCML发病率不详,cML:aCML约为:1~2。主要为老龄人,中位年龄70~90岁。男:女约为2.5:1。

病例重点与结论

病例讨论结果是:

细胞形态诊断aCML,建议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染色体检查未见Ph染色体。

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未出。

诊断标准(WHO)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13X/L),不成熟和成熟粒细胞增多。

2.无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

3.无PDGFRA、PDGFRB。

4.不成熟中性粒细胞(早幼粒+中性粒+晚幼粒)≥10%。

5.极轻微的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增高,比例通常<2.0%。

6.无或己轻微的单核细胞绝对值增多,比例<10%。

7.骨髓有核细胞增多,粒系增多且有明显发育异常,伴有或不伴有红系和巨核系发育异常。

8.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20%。

各位请参考以上内容看该患者是不是均符合aCML。

课后练习01病史资料

患者,曹某,男,47岁,年手部外伤术前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数值不详),未予以重视。1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约*10^9/L,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正常范围,未行进一步检查。

年12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左上腹疼痛,偶伴满涨感、烧心,无腹痛腹泻、发热、心慌气促等,未予重视,后腹痛有所加重,遂于-2-3医院查血常规示:WBC.33*10^9/L,L.73*10^9/L,Hbg/L,PLT*10^9/L;增强CT示:

1.肝门区多发结节影。

2.脾大;

3.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显影。

肿瘤指标,CA50、CA、CA、AFP、CEA均正常。现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院,病程中患者无发热、乏力,近半年有盗汗,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指,质软。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请根据简要病史和细胞形态给出你的诊断和诊断思路。答案将于下周公布!上期课后练习解答01病史资料

患者王某某,男,63岁,因“流涕、乏力一周,发现血小板减少4天”入院。

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流涕、乏力,遂至医院就诊,予以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自觉症状加重,出现气喘,4月19医院就诊,外周血常规示,血小板11X10^9/L,4月20日凌晨至我院急诊,血常规示,白细胞6.75X10^9/L,分类淋巴细胞3.32X10^9/L,单核细胞1.44X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1X10^9/L,

体格检查,一般可,神志清醒,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包块。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病例讨论结果是,ANLL-M5

细胞形态学诊断,ANLL-M5

免疫分型报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单核分化。

细胞形态学诊断就是这样,当细胞形态典型时,不管临床如何,就能给出明确的诊断,这也是我每天发一个病例讨论的目的之一,我发的病例讨论总是只给瑞氏染色下的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都不提供,就是让各位多看多记瑞氏染色下的细胞形态特征,即细胞形态与疾病的关系。记得越多,并能找出规律你把控细胞的能力就越强。到时看到细胞形态就知道是什么疾病?就知道是什么化学染色结果,就应该知道免疫分型结果等。

临床分析:患者为老年男性,流涕伴乏力一周,流涕可能与感染有关,乏力与贫血有关。因此仅一周时间应属急性病程,患者血小板明显低,虽无皮肤粘膜出血,但存在出血风险,符合急性白血病临床。血常规分析:白细胞总数正常,贫血,血小板低,机器分类淋巴和单核高,我说过这样的血常规也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表现,此时必须马上行人工分类,辨识细胞性质。

细胞形态分析: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原始细胞增多,其胞体大,多见不规则形,胞浆量多,胞质多呈灰蓝色,大多胞质中可见细小的嗜天青颗粒。核大,易见核不规则,椭圆,折叠,凹陷,注意部分呈脑回状,核染色质细致网状结构,核仁大多可见。

综上所述,可结合组化染色,比如POX弱阳或阴性,本患者阅片可见弱阳性,但分类个原幼细胞为阴性NAE及NAE+NaF实验我没提供,不是没做,是放置时间过长,因此结果不理想,我认为此实验是失败的关于非特异性脂酶染色和NaF抑制实验,一般要新鲜标本,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天,有的说事先固定不就行了吗?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情况是也不理想。因此根据细胞形态特征,假如怀疑粒单类和单核类白血病,必须马上行此化学染色,不可等。

第14期形态学进阶到此结束

编辑:笪文武审校:方琪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参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zlff/202205/1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