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雕生活用品概述二

点击上方蓝字,方便下次再来...

玉壶,明代玉壶造型有荷花式、竹节式、八方式等。壶面常装饰有吉祥祝福的图案,如八仙庆寿、松鹤寿星等。有的则直接在壶面琢刻出福寿等字样。一般在壶盖上均嵌缀或雕出坐式的寿星、瑞兽等,还有的以仙桃作为盖纽。从而使作品既实用,又洋溢着吉祥、长寿、如意的气氛。明代玉壶常见的有四种。一为上宽下窄的细高形,腹部扁而宽,如桃而没有上尖,颈部是细长的圆筒形,圆形盖,盖面微隆,似斗笠。二为上宽下窄的细高形,上部粗大,下部细瘦,壶体似梅瓶,或饰莲瓣,细长流。这两类壶多为夔式柄。三是矮方壶,壶体近似于立方体,边棱处基本上磨成坡状或委角,纹饰为剔雕或浅浮雕,细长流,夔式柄。第四种壶体近似圆形,壶的外壁琢花卉图案或山水图案,图案为极薄的隐起,构图简洁而意境疏远。清代玉壶形式较明代增多,有些造型受痕都斯坦玉器的影响,有的造型模仿紫砂器、瓷器,还有的在造型上追求奇巧,出现了瓜棱壶、僧帽壶、羊首壶、凤首壶、龙柄壶等多种样式的壶,其中柄、流、盖纽新颖别致,工艺精美,壶体规矩,多琢饰有花卉鸟兽等各种图案,并多与杯盘配套使用,把玉壶的造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乾隆时期,宫廷中有很精致的作品,但往往重炫耀雕琢技巧和追求纹饰的精细,而忽视器物形制的完美和装饰的适度。玉盒,盒是一种容器。明清两代传世玉盒颇多。明代的玉盒大量出现,其中一些是印盒,用以储存印泥,还有很大一部分纯系玩赏之物。盒的种类按形状可分为方盒、圆盒、桃式盒、荔枝盒、银锭盒等,尤其以方盒最富变化。常见的玉盒有如下几种。一是云螭盒,盒表面浅雕云螭纹,云为团状,相互勾连不留空地,螭从云中钻出,作爬行状,螭的后腿一只前伸,一只后蹬,后蹬之腿蹬直,爪部上折。二是花果盒,盒的表面饰花果纹,常见的花果纹有梅纹、桃纹、荔枝纹、竹叶纹等,梅花枝干较粗,花、叶疏朗,花瓣磨成圆形凹面。桃实图案简洁,粗枝大叶,叶形的变化不多,叶脉疏朗。荔枝的果实上常饰有细密的锦纹,或为小三角形,或为方格内雕“米”字。竹叶较粗大,寥寥几笔。三是山水盒,主要饰以山水纹饰,山水只勾描外形,或有古树草亭、人物二三,隐约其间,意境清朗而疏远,雕琢浅薄而有味道。四是仿古盒,盒上常饰仿古勾云纹、夔龙纹或其他仿古纹饰;五是透雕薰盒,盒壁镂空,其内可放香料。一般看来,明代玉盒的纹饰、雕琢皆浅而薄,图案简练而圆润。清代玉盒种类繁多,用玉较好,主要见于青玉、白玉。盒体较大的可作为陈设品,这类玉盒的做工精致,厚薄有度,很均匀,纹饰规整,表面平滑光亮,盒形有方盒、圆盒、菊瓣盒、莲瓣盒等多种样式。玉炉,为仿古彝器,明清两朝出现最多。明代的玉炉样式极多,有簋式、长方形和圆形,圈足、矮足、高足和方足等等,主要特征为:第一,胎体粗厚、敦实,造型仿照古器;第二,整体效果好,但局部雕琢粗糙;第三,用玉与光泽带有明代玉器特征;第四,图案纹饰有明显的明代玉器特征,主要纹饰为回纹,不细密,较粗大,折角处似断。卷草纹,细长,主干为波状,两侧出旋形叶。小兽面纹,多饰于颈部和足部,片状凸起,上方下圆,卷耳,小眼,蝉纹,外形似蝉,其内有方折的线条变化,线条不似宋代的细密、圆润。兽面纹,眼如大纺锤形,中部为大环形眼球,外眼角高,内眼角低,云状眉,五官紧凑而简练,颊部有少量云状饰。清代玉炉外形如碗或仿簋式,上有盖,侧有耳,有的底部还有托。通体透雕各种图案纹饰,工艺玲珑精细。玉碗,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中国古代十分流行,尤以清代为盛。明代玉碗的胎较厚,有敞口、直口两种,圆形,碗外壁饰有龙纹、鱼纹、花卉、山水人物纹饰。花卉碗多为永宣时期的作品,图案为大花大叶,叶面和花瓣上留有较多的平面,结构简洁,布局疏朗。雕法多为于图案边缘斜刀剔下,图案表面和碗壁看上去似在同一平面上,或以浅浮雕来表现图案。饰以龙纹、鱼纹的碗多为嘉靖以后的作品,常以阴线刻画纹饰,龙身细长如绳,爪似风车,发短而前冲,环眼,三绺形眉。清代玉碗大小不一,呈圆形或花形,平底或琢出圈足。其口径最大者可达20厘米,碗外常见图案有百寿字、诗词、花卉、山水、人物等,精美异常,有的还以错金、描金、嵌宝石等技法装饰出各种图案,显得格外高雅华贵。最具代表性的是莲花碗和高足碗,另有仿痕都斯坦风格的玉碗,具有一种异国情调,也是这一时期玉碗的精品。清代玉碗大都采用和田佳玉,温润晶莹,有凝脂光泽。存世有圈足底琢“大清乾隆年制”款识者,十分难得,为分辨乾隆时期的玉碗造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年款的碾琢方法有二,一为铊子碾琢,一为金刚石刀刻画。盖碗,是玉碗的另一种形式。有的纹饰精美,如乾隆御题诗盖碗,雕琢精细,图文珠联璧合。有的通体光素,但碾琢精细,方圆规矩,圈足,外壁轮廓清楚,抛光细腻,做工的难度不亚于有纹饰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zlff/202202/1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