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腹型过敏性紫癜精彩病例

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 http://m.39.net/pf/a_8097747.html

患儿,男性,5岁,主因腹痛就诊,伴有呕吐,有血丝。体格检查:患儿体表见轻微出血点。超声所见:右上腹胆囊旁局部肠管(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走行异常,肠壁增厚,较厚处约0.8cm,内见少量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上腹局部肠管走行异常并肠壁增厚,腹型紫癜?(建议进一步检查)。随访得知患者于儿研所住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经治疗好转后出院。

图1:体格检查发现患儿手背多处出血点。

图2:二维超声显示胆囊旁局部肠管管壁增厚,横断面呈“面包圈”征。GB:胆囊。

图3:CDFI显示增厚的肠管管壁内见少量血流信号。

病例讨论: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Purpura),又称许-亨氏血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全身性血管疾病,属于过敏性血管炎,表现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其中,以消化系统不适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癫又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

流行病学: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成人少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发病率约为1:。

病理:过敏性紫癜导致受累器官产生广泛性小血管炎,其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微小动静脉,直径小于0.1mm。病理表现为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引起浆液性渗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可伴有微血栓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皮下组织、黏膜、内脏发生渗出性水肿及出血。腹型过敏性紫癜累及肠管,可伴有出血、穿孔。

图4:示意图:病理显示过敏性紫癜累及皮肤毛细血管呈白细胞破损性血管炎表现,箭头所示为破损白细胞的细胞核碎片。(该图片非本例)

临床表现:

①消化道:腹型过敏性紫癜可引起肠壁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及穿孔,主要累及左侧腹腔及盆腔的肠管。患儿主要表现为腹痛及血便,其中腹痛常剧烈而患儿难以忍受,甚至伴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情形类似阑尾炎、腹膜炎等急腹症,影响临床医师的准确判断,特别是当患儿腹部症状更先于皮肤症状出现时。

②皮肤:大多数过敏性紫癫首先出现全身皮肤广泛的出血点。此外,于患儿手背及足背处还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

③关节:患儿关节腔内可有浆液性渗出,引起关节肿胀疼痛,可于数日内消失,一般自限性,无后遗症。

④肾脏:过敏性紫癫肾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多于患儿出现皮肤症状后1个月内出现。

⑤另外有文献报道,过敏性紫癜可累及双侧阴囊,引起阴囊肿胀及睾丸炎。

图5:示意图:过敏性紫癫患儿全身皮肤广泛的出血点。(该图片非本例)

超声表现:

腹型过敏性紫癜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累及肠管管壁全层增厚,直径约6-7mm,更有甚者可达10mm,增厚的肠壁以中等回声为著,回声欠均匀,横断面呈“面包圈”征,肠壁五层壁结构尚清晰可辨,纵断面黏膜呈“花瓣”征,可累及一段或数段肠管,累及肠管多位于左侧腹腔及盆腔,其中左上腹累及肠管容易被忽略,需仔细辨别。此外,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管壁增厚亦多见,而右下腹回盲部及末段回肠则较少见。增厚的肠管周边可伴有系膜增厚,回声增强,另外可发现系膜淋巴结肿大。如继发肠套叠时,可见“同心圆”征及“套袖”征。

鉴别诊断:①当我们检查时发现局部肠管管壁增厚时,应注意观察患儿身上暴露部位如头颈部、手背、足背有无出血点,有助于我们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②要留意部分病例腹部症状可先于皮肤症状出现,而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合并血便,此时应注意与克罗恩病相鉴别,单从声像图上看两者相似,但好发部位不同,腹型过敏性紫癜主要累及左侧腹腔及盆腔的肠管,而克罗恩病好发于右下腹,以末段回肠及右半结肠多见,此外,克罗恩病的发病率远低于腹型过敏性紫瘢,因此临床上过敏性紫癜更为多见。

小结:我们诊断过敏性紫癜时,需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寻找佐证以支持我们的诊断和鉴别。

TianDongMa小于

苹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lcjc/1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