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3号杀手”,世卫组织的专家预测,糖尿病将是21世纪主要的健康危机,尤其在亚洲,它的威胁比禽流感和艾滋病更加严重。
虽然现代医学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糖尿病却依旧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只能够通过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进行稳定治疗。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曾常自诉:在平时并没有任何的不适症状,难道糖尿病的发作毫无征兆吗?其实并非毫无预兆,只是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
如果大家发现自己的脚部出现了以下这4种迹象,或许说明体内的血糖严重超标,需要及时控糖了。
糖尿病毫无征兆?医生:脚部若出现4种迹象,或暗示你该控糖了
1、脚部麻木
糖尿病脚麻是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最常出现的一种症状,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这种病变直接损伤了下肢,甚至是四肢末端的神经或者血供,引起了下肢以及足部的麻木和本体感觉障碍。
出现了这种问题一定要先把血糖控制平稳,千万不要忽略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原发疾病的情况,比如常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脑梗死前兆,此类病人也会出现肢端麻木的感觉。
2、脚部疼痛
糖尿病患者首先出现的是神经系统损伤,部分患者会表现为手麻脚麻脚疼甚至皮肤起泡,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脚部疼痛的情况。周围神经包括感觉神经、位置神经。
感觉主要针对痛温觉,如果损伤的刚好是痛温觉神经,就会脚疼,有时会觉得脚部如同被烧伤一样。此类患者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还要进行神经的修复和营养,因为神经损伤必然会引发血管损伤,除了营养神经之外,还要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3、脚部水肿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增加,此时便会引发血管炎症,从而造成血管闭塞,便会引起脚部水肿的情况。
此外高血糖还会导致肾脏功能下降,肾脏代谢紊乱,造成水钠潴留,形成水肿,有的患者还会伴随面部浮肿以及眼睑浮肿等情况。想要解决脚肿的问题,首先要降糖,其次要修复肾脏代谢功能。
4、脚趾发黑
糖尿病脚趾发黑是由于肢体末端缺血坏死引起的,这是由于血糖持续升高,病情持续发展,在严重缺血的基础上,继发感染或肢体坏死就会发生坏疽。
坏疽是糖尿病足的终末状态,是继发感染后造成的肢体坏死,便会出现脚趾发黑的情况,严重者整个脚部或者下肢都会出现发黑的情况,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就不可逆,建议糖尿病患者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在糖尿病初期,人体还会出现哪些异常症状?
1、有些人会出现口渴,容易多饮水,因为发生渗透性的利尿,血糖高使整个机体代谢较旺盛;
2、因为排尿较多、尿糖丢失较多,伴有饥饿感;
3、有的人不到下顿餐前就会发生低血糖;
4、有些人会无意中出现泌尿系感染,反复泌尿系感染不好愈合,或者伤口不好长。
如果有问题,医院检查,近期有不明原因的突然体重减轻时,或者小便里有泡沫也要高度警惕,医院里诊治。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你了解多少?
1、不能吃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觉得这个水果比较甜,含有大量的糖分,在平时绝对不能吃,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能够补充患者营养所需,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后,可以少量吃点水果。
2、无糖食品随便吃
如今市面上出现了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无糖食品,号称这种食品中富含糖,可以随便吃,其实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蔗糖而已,其中也含有大量的淀粉、油脂,吃多了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
3、过度限水
多饮多尿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很多患者为了缓解多饮多尿的问题,通常会限制饮水,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口渴多饮是人体对高血糖及体内缺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心、肾性疾病,不要盲目限制饮水。
4、吃多了可以加大药量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觉得吃多了之后,可以通过加大药量来降低血糖,其实不管病情如何,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只有控制饮食再加上辅以药物治疗才能取到更好的降糖效果,否则即便是再好的药物,疗效也要大打折扣。
阅读延伸——糖尿病疫苗即将上市?打一针就不用吃降糖药了?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只能够通过服药来进行稳定治疗,频繁吃药让很多患者渐渐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和耐心,很多患者都幻想着,如果有一种疫苗,通过注射就能够控制血糖,不用每天吃药,那该多好,其实这样的研究在医学界一直都在推进。
在年的时候,我国科学界已经成功研制了治疗一型糖尿病的疫苗。最为重要的是,这种药只需要每个月注射一次,就能维持一个月的效果,这样就能避免糖尿病患者每天吃药的麻烦。目前,该药已经在申报进行临床试验。
此外,针对二型糖尿病,实施胃转流手术,通过胃阻断、胃肠吻合、肠肠吻合等改变食物的生理流向,从而改善患者身体的胰岛素抵抗,进而来达到治愈的目标。不过该项疗法目前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实施风险很大,仅仅还是一种设想。
相信在未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肯定还会有更好的方法,希望大家在此之前都能够提高治疗的信心和耐心,期待好消息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