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不忘,民俗乐享国学小课堂恋爱篇已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春天

大概是恋爱最美丽的时刻

国学小课堂线上云课堂

于5月5日带着恋爱

与你相见啦!

国学小课堂:

是面向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新式趣味讲堂,将小而精的课堂和趣而美的课外实践相结合,从美食、礼仪、工艺、美妆、恋爱与养生六个主题展开讲述,让同学们接受国学熏陶,感受国学魅力,勾勒文儒之美。

必有回响

恋恋不忘

恋爱其实是对一个人的依恋和爱慕。恋爱是一个动词,是彼此相识相知相恋的一个过程。恋爱,总是姿态万千,且令人着迷。

恋爱篇:

本课程从国学中的爱情故事、古时的定情信物与少数民族恋爱习俗三部分,给大家带来一场穿越古今的恋爱盛宴,那么我们就通过课程录像再来体验一下本期的小课堂吧。

定情信物:

中国人的定情物

讲究“情”而不讲究“物”

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

甚至一枚瓜果,

都可以作为定情物,

表达自己对“情”的诉求。

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吧~

臂钏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以臂钏作为定情信物,

表达对心仪之人的情意,

缠绵不尽,环环相绕。

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在古代婚后的女子才可以佩戴戒指,

恋爱时送女方戒指便是求婚之意。

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耳环信物代表着不离不弃,

往往透着矢志不渝的坚决之情。

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是古人的随身之物,

所以恋人之间常常互相赠送香囊,

以表衷情。

手镯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恋人之间送一对手镯

既表示成双成对,

也蕴含着希望对方健康吉祥的心愿。

玉佩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佩象征着君子,

所以用玉佩来作为定情物,

显得节制有礼。

课后展示:

同学们在课后也学习了更多国学恋爱文化,

我们一起来看看部分同学的分享吧~

向上滑动,解锁恋爱中的那些事儿

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一些传统习俗: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两首

我很喜欢的关于七夕节的诗词吧!

迢迢牵牛星 (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学生:张庆

听完这节课,我也想谈谈我们这边的恋爱方式或婚宴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西藏,不同的区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即使是日喀则地区,由于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婚俗,就那办婚宴的天数来说,就有5到15天的不等,细节上的变化就更多了。

在城市青年男女结婚,很多人选择酒店,即使藏式婚礼也是选择自助餐式的,失去了好多传统的气氛,我主要还是说说日喀则农家婚礼的习俗吧,更多的原汁原味的东西还是在乡村。”

以前,日喀则一带,特别是农村,孩子到了婚嫁的年龄,都是双方父母来商定,很多时候,新郎新娘是到了结婚的时候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相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媒人很重要,一桩婚事是否成功,媒人起着很大的作用。

媒人一般是男方的亲戚,也有男方拜托女方亲戚前去提亲说媒的,一般都是选在村里有些脸面的人物,这样成功率会高些。媒人前去提亲,如果距离较近,他们会根据对男孩的了解和对男方家庭情况的了解作出判断,是同意还是拒绝。

如果女方家人对男方不太了解,他们会侧面打听一下男孩的人品和家庭情况,满意后约定时间,男女双方家长会面。一般情况下是男方父母提着青稞酒,带着哈达和其他礼物到女方家去,然后双方家长在一起喝酒吃饭,如果女方同意,双方家长甚至会定下结婚的日期,如果女方不同意,他们也不会明说,只要拒绝接收男方父母送来的礼物,双方都会明白意思,不至于说出来双方难堪。

就这样,青年男女的相亲过程在男女双方父母间悄悄进行,成了当事者无权参与的行动。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很多人走出家门打工,接触面广了,很多年轻人现在更喜欢自由恋爱,父母现在也不再强求。

父母帮孩子择偶,标准很实用,就是能干,长相还是其次,如果谁家女孩能干,会有人争着上门提亲,而漂亮女孩如果不能干,并不是太受欢迎。女方父母选婿的标准是老实踏实能干,人品作为首选,要不赌不酗酒。乡村还是固守的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青年男女的属相不能相克,否则不宜婚配,即使双方再中意也会放弃,据说也有通过一个仪式破解然后成婚的。

婚期一般选在新年前后。定亲了,男方家要给女方一定的钱财,叫作“奶费”,意思是说人家把女儿养大不容易,给一些辛苦费。定亲后,婚期一般选在秋收之后,更多的是选在日喀则藏历新年前后,这时候,农闲了,青稞收完了,可以提前大量地酿制青稞酒,牛羊肥壮也可以宰杀了,更重要的一点是,牛羊肉可以存放。而结婚所需置办的东西也有充足的时间。

现在,把婚期定在藏历新年前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农村人都出门打工了,村庄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平日里你那情人无暇回家,临近过年,大家都回来了,杀牛宰羊、接亲迎送的活都是年轻人干,这样婚礼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否则,婚礼会很冷清,大家都会觉得不尽兴。

学生:罗桑卓玛

白拉姆节——藏族的“情人节”

白拉姆节,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是藏族的传统节日"白拉姆"节,也被称为"仙女节"、"妇女节",是藏族女性专属的节日,更是藏族的“情人节”。相传白拉姆是藏传佛教最高护法神之一班丹拉姆的大女儿,与大昭寺护法神赤尊赞相互爱慕,并私订终身。班丹拉姆发现后,对大女儿的爱情极为恼怒,不许他们相爱,阻止未果,则咒她一生得不到一个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面。然后把赤尊赞赶到拉萨河南岸,规定只有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白拉姆和赤尊赞可以隔河相见,但只能相互看望点完半支蜡烛的工夫。就这样,白拉姆和赤尊赞年复一年地承受着分离的折磨和煎熬。

虽然白拉姆女神自己的爱情生活十分不幸,但她却是一位慈悲友善的护法神,特别地护佑妇女和儿童。拉萨的妇女非常同情她,将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也就是女神和赤尊赞隔河相望的日子,设立成--白拉姆节。白拉姆的形相一般为:肤色洁白,一面二臂,三只细长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张;发髻高耸,头戴花冠,耳饰金色大环;身披绿色大衣,内着大红袍,脚下穿红靴,坐于莲座上。她右手拿一支白杆的长羽箭,箭上挂了一副骰子,这暗示她和圣湖以及占卜有关;左手端一只盛满珠宝的碗。她能给苦难不幸的妇女带来欢乐,给丑陋的人带来美貌,给悲观的人带来希望,给有情人送去美满因缘。西藏有这样一个说法:拉萨女子之所以聪明伶俐,婀娜苗条,都是因为有白拉姆女神在保佑。

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妇女们就会盛装来到大昭寺烧香、磕头,朝拜白拉姆女神,也祈求自己的爱情一帆风顺。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拉萨妇女们要拥着大昭寺里的白拉姆神像绕城歌唱游行,而在这一天,男人们对妇女也变得格外亲切、尊重。人们扶老携幼,捧着哈达,带着青稞酒,在回转的法号声中,在袅袅的青烟里,双手合十,虔诚祈福。人实在太多,挤不到前面的人只能将哈达握成团状,然后投掷到女神和松赞干布身上。自家酿制的青稞酒,则被倒入天井中央的大肚马头容器中。酒会从马头嘴中流出,壶底流出的酒被认为是经过女神加持,会带来幸福和吉祥。

学生:扎桑

看完上面这些

你是否也觉得意犹未尽?

那就快来我们的

qq直播间()

继续下一节课的学习吧!

下节预告:

“妆于古今,将凝结也”——美妆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到“嫦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从“云髻峨峨,修眉联娟”到“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成”,从古至今潮流总是随着时代不断更迭,人们的“爱美之心”却从未改变,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女子图鉴吧。

5月16日

我们与你,不见不散

往期回顾

养生之要,中和之道

国学小课堂养生篇霸气来袭!

答应我,别再脱发好吗?

匠心工程,细品民韵

国学小课堂工艺篇开课啦~

浓淡相宜,素雅清心

饮食荟萃,珍馐美味

国学小课堂美食篇——一个让你们垂涎三尺的推送!

酥琼叶,冰壶珍,拨霞供,碧涧羹,哪一个是你pick的C位?

博学以文,约之以礼

国学小课堂礼仪篇圆满结束

在春天与你书写新篇章。

·END·

文案

邓赵平

图片

国学小课堂网络

编辑

邓赵平

审核

梁慧吾勒盼

责编

帕提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zlff/202108/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