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出现2个浮肿症,社科院担心的事已

最近两年,房地产市场分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回顾一下-年的楼市,呈现出了典型的“普涨普跌”特征。比如,年-年,以京沪深为代表的一二线先起涨,随后年核心城市调控加码,投机资金开始外溢,东部核心三四线比如环京、环沪开始上涨。到了-年,在棚改货币化的推动下,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开始上涨。但是,从年开始,我们很难再见到这种“步调一致”的现象。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依然“强者恒强”,比如深圳、南京、杭州、苏州还经常上演限价盘的“抢房潮”。但是,大量的地市、县城成交日益萎缩,以至于房企开始大规模收缩战线,TOP20地产商开始集中精力在一二线城市拍地,这也是今年北京、上海、广州、无锡、宁波等地频出地王的原因。你能想象到,仅仅5个月时间,50个城市光卖地收入就达到1.6万亿吗?据中新经纬5月31日报道,截至5月25日,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的卖地收入均突破千亿元,49个城市超过百亿元。另据中原地产的数据,今年以来,全国50个大城市土地市场成交额合计达1.6万亿元,同比上涨12%;27个城市的卖地收入超过亿元,49个城市超过百亿元,均刷新历史记录;土地市场成交额超过千亿元的城市有3个,分别为北京、杭州(约亿元)、上海(亿元)。卖地收入突破千亿的3个城市,有2个一线大都市,1个新一线城市“龙头”。而卖地收入破百亿的27个城市,49个卖地突破百亿的城市,大部分都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或中西部的强二线省会。靠土地招拍挂取得的财政收入创出新高,只能说明一个事实:一二线房地产依赖度又加深了。前段时间,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年“万亿俱乐部城市”房地产市场走势研判,其中提及了年17个GDP万亿城市房地产投资依存度。其中,郑州和杭州的依存度较高,均超过20%,特别是郑州达到28.9%。北京、上海、深圳、无锡依存度较低,均不到12%。也就是说,今年卖地收入越多的城市,当地的制造业、零售、消费、外贸可能萎缩程度会超出预期。土地出让金创新高,可以看成楼市的一种“水肿症”,是对城市发展的一种透支。卖地动不动就是几千亿,短期为各城市带来了实体经济无法比拟的利润。但是,卖地产生的钱,却无法对投资、消费、进出口产生真正拉动,金玉其外,却无法掩盖“败絮其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房价跟房租的背离”趋势,越来越明显了。近日,纬房大数据发布了年4月纬房综合指数,年4月,纬房核心指数为.01点(以年1月核心城市综合房价为),比年3月.43点上涨0.54%,比年4月.26点上涨1.11%。以北京、上海、成都、大连、武汉、苏州、深圳、南京、杭州、重庆为样本的10大重点城市二手住房成交量指数,已经超过了年调控前的成交量水平。房价涨并不稀奇,房价涨的同时租金在下降,才是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yfcs/1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