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我其实有点压力,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对疫苗是担心、反对的,也在其它地方听过各种说法。
我并不想强求改变大家的想法,也不是要批评你或你的亲人不打疫苗——我尊重任何人不打疫苗的权利。但是,作为一个科普作者,我觉得还是有义务讲讲疫苗这事,因为事关重大。而我的这些观点,只从科学和证据角度出发,不是要讨好谁,你信不信都可以。
先说一下,后面有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你们想问的,可能都在最后面。
相信大家都已看见,放开是大势所趋。在国社最新的稿子,已经完全不再提“动态清零”,孙副总也给接下来的工作定下基调,即“走小步不停步”。各地也密集调整政策,比如北京就宣布,从下周一起,坐公交地铁不再查48小时核酸证明。
但是,有很多人对“放开”有担心,是源于家中有年纪大的亲人还没有打疫苗。实际上,目前中国的高龄老人三针疫苗接种率还不高,也是阻碍全面放开的因素之一。
有些人说,亲人是癌症患者或有严重基础疾病者,医生劝他们别打疫苗。对于这些情况,我都明确告诉他们,只要不是在病情发作时,都可以打疫苗,不仅可以打,有基础疾病更应该打。
接种疫苗的绝对禁忌非常罕见,不值得担心
那么,医生的话也不可信吗?
那我就得问你:全国有几十万医生,同样的情况,如果有的医生说可以打,有的医生说不可以打,你相信谁?
所以,不是医生的话都不可信,也不是医生的话都可信。医生也是有细分专业的,不是所有医生都懂疫苗的知识。那么,谁是能代表医生这个群体的观点呢?在中国来说,其实就是国家卫健委,因为他们的方案必须要经过跟疫苗相关的众多权威专家的认可才行。
也有人说,你敢保证国家卫健委就不乱说吗?怎么说呢,国家卫健委虽然有推广疫苗的责任,但如果乱说了,比如鼓动了更多人疫苗,然后有更多人出事了,他们责任不是更大吗?所以,他们说话其实是非常谨慎的。
当然了,如果你认为国家不可信,卫健委不可信,只有网上流言可信,身边的某某某可信,那你看到这就行了,你信你的,不用来和我探讨了。
11月29日,国务院防控组发布了《关于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对于打疫苗可能涉及的“禁忌症”有明确介绍,我介绍如下:
这里面列了4条,其实可分为两类,第1类指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者,后面三类均指有严重基础疾病正在发作或状态极不佳的。
这个非常好理解,有病在发作,本身很不舒服,那当然就先缓一下。等病情稳定下来,其实就可以再接种了。
这两种情形之外的,无论你听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说法,都不要信。
重点来看看第1类,“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这个地方的表述其实是留了一定空间的,更好的说法应该是“既往接种同类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
那么,有人会问,我怎么知道家中老人接种疫苗会不会产生严重过敏反应呢?
这里首先要说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绝对的零风险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概率非常之低,收益又很大,那么就不值得担心。
根据今年5月份的数据,当时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3.8亿剂次,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3/万剂,低于全国其他常规接种疫苗的报告水平。需要注意,这里统计的是“过敏反应发生率”,不是严重过敏反应。像过敏性休克这样的严重过敏反应,当时数据是例,如果除以33.8亿剂次,这个概率低得没法说了。
灭活疫苗中主要含有微克级别的病毒抗原或重组蛋白,以及氢氧化铝佐剂和辅料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引起过敏呢?一种推测是,其中的铝剂是可能刺激Ⅰ型超敏反应的过敏原,或者说引起过敏反应的诱导因素。
当然,现实中也有看见数字就害怕的人(人脑在信息社会的一个bug)会说,你看不是还有例吗?
这个我就要说了,其实生活中很多很多食物、物质都会引起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果真要像疫苗这样严格报告、统计,其数量、概率肯定远远高于疫苗,而且是不知道要高多少倍。
看了这些就知道,国务院防控组中指出的第一种“禁忌证”,其实概率非常之低,不值得担心。当然,不管是出于科学严谨还是现实指导,列出来是应该的。即使是这么低的概率,如果现实中真的出现了,也要及时干预。
接种疫苗不会导致得病
还有人担心,疫苗会不会导致人体得某种疾病?在很长一段时间,网络上确实有这些传言。
其实从疫苗的成分也能分析,打疫苗是不会额外“得病”的。疫苗疫苗中的各种物质含量都非常之低,要符合相关规定,本身不可能导致疾病。
至于疫苗中的功效成分——微量的重组蛋白,通俗点讲可以理解为“死病毒”(病毒尸体),你换过来想想,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那可是“活病毒”啊,如果死病毒你都担心得病,那“活病毒”不是怕死了?
实际上,这些“死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作用就是刺激人体产生免疫记忆,因为已经没有活性了,所以不会产生跟活病毒那样的感染症状,不会致病。
总之,无论从疫苗的成分分析还是监测情况来看,国产灭活疫苗是非常安全的,接种的风险是极低的,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因为感染新冠后仍有一定的致死率,那么接种疫苗的好处将远远大于风险。
顺便说一句,如果能接种四针(以鼻吸式疫苗作为补充,或者打mRNA疫苗作为补充都行)会比三针的防重症、防死亡效果更好。
医生不让你打,可能是为了“少麻烦”
再回到最后一个问题:既然打疫苗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禁忌,为什么一线接种医生还经常把接种者劝退?答案其实很简单:有些是确实不懂,还有相当多的时候是为了免责。
因为打疫苗的收益是你的,但万一发生了异常反应(包括真的不良反应和偶合症),有些人去闹,他会很麻烦。如果你要起诉他,他会更头疼。
医生的这种保守到什么程度呢?我的家属曾经去接种疫苗,只是前天牙疼吃过药,就被劝退了,说过几天再来。简直是荒唐。
所以,除非那个医生是大公无私完全为你着想,很多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将来感染了又不关我的事”。
但是,如果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该这样想:打疫苗的收益是我自己的,我应该相信科学和理性,只要我、家中亲人没有被验证的严重过敏反应(概率非常低),以及处于基础病发作期,就可以去接种疫苗。
如果医生要阻拦,就拿出国务院的文件给他看吧,并表示,自己愿意承担风险(真有严重异常反应,法律上是有赔偿机制的)。
当然,我更希望国家能摸索出更好的机制(包括调解和赔偿机制,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一方面要让医生不要为难,更不要让接种者有后顾之忧。
几个常见问题:
1、听说会导致肺结节、白血病啥的(当然是各种非官方渠道),就不敢再打第三针了。这是谣传,还是说有一定概率只是极低而已呢?
答:不能说是谣言,应该说是一种误解。因为影像技术的精度提升,导致肺结节近年来检出率上升,然后正好又打了疫苗,所以看起来像是“打了疫苗所以导致肺结节”,其实是一种鸡叫了然后天亮的关系。其实全国每天有很多人突然肚子疼,然后去检查发现了结石,如果之前正好打了疫苗,能否说打疫苗导致结石呢?显然不能。
白血病那个更是没有证据。无论从原理上还是流行病学统计上,都没有关系。
2、第三针加强针好像有几个方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有区别,个人根据什么来选择呢?
答:加强针以及第四针最好的接种方案是异源接种,就是跟之前接种疫苗不同技术路线的,比如灭活的再加上鼻吸式的,再接种mRNA疫苗也可以。现实中要考虑哪些疫苗可以获得。国务院的方案中其实有,官方已经考虑到这点。
3、听说疫苗的效果并不好,为什么还要打疫苗?
答:现在的疫苗,无论中外,防感染的效果很一般,可以说防不住。但防重症降低死亡率的效果还是可以的,尤其是接种多针后,效果明显。这方面数据在香港开放后有,即使是国产灭活疫苗,也有防重症降低死亡率的效果。
4、听说人科兴的疫苗都是未完成实验就上市的疫苗,这样的疫苗能安全吗?
答: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是因为国产新冠疫苗刚上市时(年3月)确实是紧急批准,当时只完成两期,三期正在进行中——原因是当时国内清零了,做不了三期实验,是国外做很费时间,而于紧急需要就先批了,因为做了二期其实已经初步证明安全性,当时的批准也是有法可依的。因为当时是紧急批准,在接种知情书中是有公开说明,而这一说明恰是引起猜测的源头。
但最重要的是:即使当时是紧急批准,到现在早已完成国内外多地的三期实验,相关实验数据在网上也很容易搜到,也被多国批准使用(它们不会都是傻子),被证明了安全性,没有再信传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