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太重,要多按这些穴位

中医常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因为湿性黏浊。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肾是水的搬运工,帮我们把水运到全身;脾是肠胃的大管家,它主要负责把体内的水放进血液里,血液再把水运回肾脏。

脾如果虚弱,就会造成水分不能很好地循环而造成湿气。所以湿气和脾虚是相辅相成的。

薏米

薏米有祛湿利水、健脾、清热的作用,容易消化,药效温和,主治湿痹,水肿。它既能药用,也能作食物用。薏米加各种五谷(红豆、绿豆、莲子等)煮成粥食,薏米排骨冬瓜汤等食用,祛湿效果特别好。

红豆

也叫赤小豆。它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的功效。用赤小豆来煮粥或者直接煲水喝都可以,能快速赶走身体湿气,特别是有水肿的人。

山药

湿气通常是因为脾虚不能正常地代谢水液所形成的。脾胃的好坏关系重大。山药是一种健脾养胃的佳品,用来煲汤或者煮山药粥都可以。脾胃好了,水液运作正常,湿气自然就消失无踪。

丰隆穴

丰隆穴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主要的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可以点揉穴位的方式按摩,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这个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关节连接的地方便是曲池穴。曲池穴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

可采取连续拍打的方式,时间约为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凹陷中。这个穴位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经常按揉阴陵泉可健脾化湿,解决体内有“湿”或者水肿的问题。以穴位为中心,用拇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各揉1~3分钟为佳。

承山穴

承山穴,顾名思义,就是像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们的人体,人站着的时辰,小腿肚子会紧张,承山穴是全身筋、骨、肉的一个纽结,是最直接的受力点。

揉按承山时,开首只能轻轻地按、轻轻地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逐步地可以加剧力度。

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效用了,身上的湿邪,正跟着微微升高的身体的温度向外逃逸。能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lcjc/1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