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博赏阅ldquo龙rdquo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你所不了解的历史知识

“龙”与中华民族的千年羁绊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

有那么一个诗人,他站在城墙纸上,凛冽的时节,朔风呼啸,塞外的风肃杀的吹起他的衣袍,他目光悲悯的看着硝烟四起的倥偬山河,冷月依稀,仿佛呼唤着战场上战士的亡魂,千古的炎凉不禁喷涌而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个诗人,就是王昌龄。远在塞外守护边疆的那座城池,“龙城”,也许蕴含了希望神龙守卫家国的期许,“龙”这个字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也仿佛深深的牵绊在一起。

中华之信仰

龙,无形亦有形,它仿佛是虚无的,却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每一处。

《说文解字》曾描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意思是说龙来自于水中,可以变形,春分的时候在天上,秋分的时候在水里。《尔雅翼》中描述龙的形态:“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古人对龙的形态往往聚集了当时的百姓对于它的期许,赋予了它强大的力量,同时也寄托了无限的信仰,这种铭刻在基因深处的信仰穿越千古也呼唤着当今的人们,上可九天看明月,下可五洋捉老鳖,“嫦娥号”上天,“蛟龙号”下水,在字里行间流露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浪漫。

也许在千古冥冥之中,龙这个字,就注定和这个民族深深的捆绑在一起。

历史之渊源

龙自古作为皇家的象征,有着不容置喙的绝对权利,它象征着尊贵、权威,各种的龙样图腾,记载了无数王朝的兴衰,不尽的朝代更替,每一笔每一划,每一个字眼,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先秦时期,由于当时的王朝十分重视宗教和巫术,所以龙纹常被用在祭祀仪式之中,或者起到辟邪的作用。到了秦汉时期,龙与王权的联系更加紧密,秦始皇也有了“祖龙”这一说法。

唐朝时期,佛教盛行,受到印度神话的影响,龙开始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成为了今日对于龙的形象描述中,最常出现的四海龙王的形象,此时的龙呈现曲形,显得刚健有力,形态结构也开始复杂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此时的龙姿态多是引颈欲鸣,高高在上,这种形象深深的表现出王朝最高权利的第一性,强盛的封建专制王朝与神话中的龙就此完全交融。

宋朝以后,龙的形象几乎定型,改动不大,直到明朝时期,王朝开始对于龙的形象格外敏感,严禁民间使用五爪龙,百姓只好在原有龙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足见当时的百姓对于龙的认同的喜爱。

龙的形象就此开始趋于完美,而完美也意味着一个历史时代的落幕,清朝至近代,巨龙渐眠,承受着数百年的苦难和硝烟,而今,巨龙渐渐苏醒,开始向全世界发出那一声龙吟,中华民族的复兴,随着龙吟,亦然苏醒。

文人纸上的“龙”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蔫共一丘。

END

文博馆口号

知行传承文明,心意成就未来。

忠诚文博事业,畅享文史瀚海。

我为文博代言,文博因我多彩。

恪尽职业操守,展我固博情怀。

固安文博馆参观须知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00-下午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免费讲解时间:上午10:00,下午14:00

参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yfcs/9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