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院刊越南裴明智亚洲历史文化背景

本文根据越南升龙皇城、会安沉船等各大考古遗址发掘以及公私收藏的越南瓷器相关研究成果,辅以古代文献,系统介绍了越南彩绘瓷的概况,并对其年代、产地、技法等展开深入探讨。研究发现,越南彩绘瓷应是在黎初朝时期开始生产,产地为升龙官窑。当时升龙官窑生产的越南彩绘瓷主要供给升龙皇城的上流阶层生活使用,或是向周边富裕王国出口。亚洲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越南彩绘瓷[越南]裴明智著张心仪译一?引言

陈朝末年越南北部一些窑场开始烧制青花瓷,尽管其工艺尚无法与中国媲美,但也很快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不仅面向国内,而且与中国瓷器一起,在同时代出口东南亚、东亚,甚至远销西亚。特别是15世纪黎初朝(-)时期,明政府对越南的统治结束(-),越南陶瓷制造工艺在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上真正得到了发展。这一阶段正是越南青花瓷器蓬勃发展的时期,从造型到纹样都达到了巅峰水平[1]。

在这一黄金时期,越南青花瓷开始拓展新的装饰方式,将釉上彩绘与釉下青花相结合,我们统称这类瓷器为彩绘瓷。彩绘瓷主要有两种上色方式,即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先以钴蓝彩在胎体上描绘纹样,上釉后入窑烧制成青花瓷。釉上彩则是在釉下青花烧成后,于釉上加彩(绿彩、红彩、黄彩),再经过二次低温焙烧使彩色紧紧附着于釉面,使釉下青花与釉上的装饰相结合。在成功运用这种技艺的基础之上,当时的越南工匠又进一步创新,脱离青花,只保留釉上彩的部分,形成新的装饰手法。从上述工艺分析可见,本文介绍的越南彩绘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另一种是只绘釉上彩而不绘青花。

因青花与釉上彩的结合相得益彰,为这种瓷器创造出独特的美感,中国人取名为斗彩以及五彩。日本人使用术语Iroe来表示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工艺,以著名彩绘瓷“柿右卫门”(Kakiemon)为代表。西方学者在描述彩色瓷器时多用英文术语“polychrome”(彩绘陶瓷)或“enamel”(珐琅)来形容[2]。

越南彩绘瓷在以往一些研究中有所介绍,但从未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类别,而通常将其与青花瓷混为一谈。因此,学界对越南彩绘瓷的历史和演变认识仍十分有限,尤其是技法、审美、年代、产地及其在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等问题,尚未得到充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yfcs/9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