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性胃炎的系统医学分析

前言

慢性胃炎(CG)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本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造成慢性胃炎的因素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特殊性胃炎。有很多因素导致慢性胃炎的形成:、生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可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损伤。据统计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免疫因素。其发病机制大致为因自身免疫因素出现内因子、壁细胞的自身抗体,使内因子难与维生素B结合,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导致壁细胞数目减少、分泌胃酸功能下降,胃粘膜屏障功能降低,易形成慢性胃炎。3、物理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或过于粗糙的食物,可导致胃黏膜的反复损伤。4、化学因素。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黏膜屏障;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各种原因的胆汁、胰液和肠液反流均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并且慢性胃炎的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其发病率居多种胃病之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是目前医学界广泛认可的胃癌前发展演变模式。据《08中国癌症报告》估算,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占到成人肿瘤发病率的一半左右。另根据《0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平均每天有近.万人被确诊胃癌。所以为减少胃癌的发生,需从根源上预防,也就是及时治疗慢性胃炎,防止慢性胃炎转变为胃癌。

参考文献:

赵欢,杨巧芳.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思路与用药规律[J].时珍国医国药,08,9(06):58-50.

第一部分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其临床特点是病程长、缠绵难愈,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个别还会由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前病变甚至发展为胃癌,危及生命安全。近几年来,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及其他年龄和饮酒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方面入手。然而事实上,采用抑杀幽门螺旋杆菌、促胃动力和胃黏膜保护等治疗,也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根治本病。长期使用还会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病人接受此治疗的依从性也比较低;病情的反复发作,还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参考文献:梁丽丽,张庆,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探讨[J].医学信息,00,33(0):54-55.第二部分传统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多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在临床症状方面,慢性胃炎以胃脘痛(胀痛为主)、胀满、纳呆、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如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仲景《伤寒论》“心下痞按之濡”或“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等皆指胃脘部而云。再如《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病痛甚,谓之心痛也,”此指心痛即是胃脘痛。临床多伴有胃脘嘈杂,嗳气泛酸,纳呆便溏或秘结甚之呕血、便血等。

不同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同,辨证论治也不同。王伟等认为“毒损胃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机,从“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谢晶日教授认为气阴两虚、夹瘀夹毒是本病的根本病机。虽然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分型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但中药的治疗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参考文献:[]董凡,邓银香,商竞宇,商洪涛.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近况[J].江苏中医药,00,5(07):88-90.[]张丽娜,张冰,尚琳琳.温脾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临床疗效[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00,34(07):5-55.[3]孔凡涵.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用药刍议[J].光明中医,05,30(07):-5.第三部分使用系统医学分析慢性胃炎的诊断图谱我们首先根据现有医学资料来分析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情况。、外来病原物质侵入人体(外邪)从年人们首次从胃黏膜组织中把幽门螺旋杆菌分离出来后,我们就知道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是慢性胃炎发生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也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自从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以后,已经认识到它几乎是能够突破胃黏膜自我保护屏障的唯一元凶。通过大量研究表明,慢性胃炎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者占80%~95%。属于外来病原物质的入侵。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各种酶的产生,导致胃黏膜损伤,例如过氧化氢酶,蛋白水解酶及磷脂酶A等,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的氨可中和反渗入黏液内的胃酸,形成有利于幽门螺旋杆菌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使感染慢性化。幽门螺旋杆菌细胞壁粘肽上含有脂多糖(LPS),该成分对宿主有毒性,可诱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机体防御细胞分泌TNF-α、IL-6等炎症介质,炎性细胞因子激活中性粒细胞,致胃黏膜受损,从而促进炎症发生;还可以通过定植在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刺激细胞因子产生,促使黏膜固有层免疫炎症细胞聚集与活化,最终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宏观上可以发现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苔多以黄苔为主。黄苔发生可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形成感染以后,胃粘膜发生活动性炎症,使胃肠功能失去调节作用,降低了口腔唾液的分泌,使口腔舌面菌发生失常,由于炎性增多形成黄苔。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有着密切关系,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参考论文:[]叶朝华,黎卓江,张晓丹.消化性溃疡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08,3(06):-.[]康晓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07,5(03):39-40.[3]赵丽华,林竞,位嘉,林秋兰,王克杰,吴倩,闫红燕.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36例相关性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04,(0):84-86.[4]陈朝聪,蔡水苗,刘海珊.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SIL-RCRP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00,6(03):49-43.[5]赵荣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05,3(07):44-45.[6]孟庆华.例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探讨[J].新疆医学,04,44(09):-4.[7]黄勤,房静远,于成功,戴宁.慢性胃炎的临床与病理学诊断进展[J].胃肠病学,03,8(0):65-70.[8]韩宝海.Hp与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00,35(04):5-54.[9]李秀敏,刘家霖,张渊智.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山东医药,(3):6-8.[0]林莉,成怡冰,王海军.慢性胃炎患儿CRP、TNF-α、IL-6及胃泌素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00,38(0):3-3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03,8():4-36.[]周灵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舌象与证型及其胃镜像相关性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09.[3]石建玲,段恋,程波,刘珊,吴西钊,章方莉,权兰菊,孙锁柱.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05,9():-07.、人体组织数量发生改变(阴虚)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文献报道表明,在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中,有近50%的患者伴有胃粘膜糜烂。这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在胃镜中的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疡症状,内镜下显示在增厚的皱襞隆起边缘有斑点及腐烂,胃固有腺体缩小,数量减少。造成胃黏膜损伤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内穿过粘液层移向胃粘膜,其所分泌的粘附素能使其贴紧上皮细胞,其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NH3从而保持细菌周围中性环境,幽门螺杆菌的这些特点有利于其在胃粘膜表面定植。幽门螺杆菌通过上述产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A等物质破坏胃肠激素分泌平衡,舒张幽门括约肌,产生免疫球蛋白E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等方面损伤胃黏膜;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组织中IL-6、IL-8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损伤胃黏膜,造成胃黏膜萎缩。()胆汁反流导致的胃黏膜损伤胆汁酸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在发生十二指肠胃返流时随十二指肠液逆流入胃,对胃粘膜有损伤作用。胆汁酸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为破坏粘液结构、破坏胃黏膜中的磷酯和胆固醇、抑制碳酸氢盐分泌、溶解表面上皮细胞,从而使胃粘膜对H+及有毒或致癌物质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组织学损伤。年Davenport应用动物小胃研究胃粘膜屏障,发现屏障损害时Na+从胃粘膜内流出,H+从胃腔反弥散进入胃粘膜造成损伤。吸烟者会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返流,胆汁和胰液中的磷脂、胰消化酶作用溶解粘液,破坏胃粘膜屏障,从而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由于胆汁反流后,胆汁酸和胆盐具有强力的去垢作用,在进入胃部以后,对胃黏膜表面的黏液有一定的去除作用,胃黏膜上的黏液是胃黏膜的一道屏障,一旦损害,将会导致胃酸返渗,引发胃黏膜充血等反应。另外胆盐对于胃黏膜上的皮细胞膜脂质成分有一定的溶解作用,抑制了ATP酶的活性从而引发障碍,继而引起DNA的切割损伤,让细胞DNA更容易受到损伤,细胞溶酶体膜破裂后导致细胞大面积损伤。(3)其他因素长期饮食不节会造成肠胃出现损伤,进而就会引发慢性胃炎的发生。如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食时咀嚼不充分,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粘膜,或过度吸烟,菸草酸直接作用于胃粘膜均可导致慢性胃炎。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或水杨酸盐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黏膜屏障而引发慢性胃炎。参考文献:[]王晓楠,张亚峰,许翠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进展[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00,48(03):33-36.[]何忠卿.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0):73-74.[3]龙波.慢性胃炎症状与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08,6(6):36-37.[4]苏薇薇,赵东海,黄昌霞,范尚廉.慢性胃炎与胃液胆汁酸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03):60-6+87.[5]卢媛玥.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09,9(73):35-36.[6]萧树东,朱舜时,江绍基,金冠球,姚勤.慢性胃炎的胃粘膜屏障[J].中华内科杂志,(05):68-7+38.[7]唐晓群.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与药理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00,3(09):.[8]季凤敏.关于胃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外医疗,00,9(04):85.[9]吴焱.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09,9(0):4-43.[0]胃炎[J].社区医学杂志,0,0(09):67-69.[]盛健惠.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病理变化与其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当代医药论丛,09,7(3):36-37.[]黄晓超.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与胆汁返流关系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05,34(0):47-48.3、人体组织数量发生改变(阴盛)未能发现相关变化。4、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虚)宏观上,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现象。微观上,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组织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胃黏膜萎缩,使得胃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也随之减少,导致免疫球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黏膜萎缩程度呈进行性下降,提示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反映胃黏膜萎缩程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NK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也明显下降。这可能与胃黏膜淋巴细胞的分布在固有基层、位置较深有关。同时也说明,当CD3+、CD4+和NK细胞出现降低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萎缩程度也较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浸润到胃黏膜上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在胃黏膜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IL-具有致热和介导炎症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IL-6在炎症反应的诱导和延续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IL-8能够引起中性粒细胞在胃黏膜的聚集,导致炎症反应发生,TNF-α能促进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加重炎症反应,在胃黏膜损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IL-、IL-6、IL-8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常用于评判胃黏膜损伤的炎症程度。刘跃平等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IL-、IL-6、IL-8和TNF-α水平增高,并随着萎缩严重程度逐渐升高,提示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可能起到了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作用。还有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者的IL-8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者,经过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患者IL-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NF-α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组过度表达,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组,幽门螺旋杆菌根治后数值降低。说明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有关。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主要是介导免疫反应,刺激炎症细胞抑制病原体,同时刺激B细胞,促进抗体的形成,就可以发挥免疫的作用。陆高翔等通过对患有慢性胃炎的大鼠进行治疗发现,患有慢性胃炎的小鼠T细胞数目普遍偏低,提高T细胞的数目后,免疫功能就会有所提高。所以也可以通过提高辅助性T细胞的数目,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参考文献:[]李秀敏,刘家霖,张渊智.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山东医药,(3):6-8.[]格桑旺姆,扎西多吉,米久.藏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西藏科技,00(06):63-64+69.[3]张录梅.慢性胃炎粘膜免疫相关指标研究进展[C].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中国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08:43.[4]喻媛媛,张压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胃黏膜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09,7(S):-4.[5]梁嘉恺,胡玲,郑晓凤,鄢雪辉,古文莉.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外周血Th/Th平衡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0,3(03):3-34+38.[6]李茜,李晓阳,黄伟.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刘持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06,0(0):83-88.[7]闫泽明,包安,李华南,刘斯文,海兴华.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09,46(0):-.[8]陆高翔,潘小炎,李天资,等.石斛对实验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改善情况的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0(8):90-9.[9]刘跃平,柳茂森,朱临江,李青松,林刚.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免疫相关指标变化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07,8(0):39-43.5、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盛)未能发现相关变化。6、气体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气滞)嗳气是慢性胃炎患者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伴随慢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有些患者呈现出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西医治疗没有特效药物。据统计发现嗳气在慢性胃炎症状中出现的频率排第四位,其发生率高达36.3%。《景岳全书》指出:“嗳气多由滞逆,滞逆多由气不行”,属于气滞的范畴。有国外学者发现,慢性胃炎及溃疡患者的黏膜存在大量幽门螺旋杆菌,而此菌为微需氧菌,高压氧能提高病灶周围组织的氧浓度,增加吞噬细胞清除病灶能力,有效地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迅速提高氧分压,改善胃、肠壁有氧代谢和微循环,改善病灶区域的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病灶区域水肿,防止黏膜损伤扩大,加速黏膜的修复。解放军医院高压氧科利用高压氧治疗了消化系统疾病(炎症及溃疡)余例,结果表明利用高压氧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复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李宝山等通过用高压氧仓加中西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结果4例患者经过治疗,临床有效率为90.5%,说明高压氧仓起到全身的治疗作用,使血氧分压升高,改善微循环,对胃粘膜炎症的好转和损伤的修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很多科研人员利用高压氧治疗了慢性胃炎。各种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高压氧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好,复发率明显降低。还有研究表明当缺氧时,Rbc、Hb浓度上升、红细胞压积也相应增高,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毛细血管淤血、血栓及出血形成,胃粘膜供血障碍,组织缺氧、缺血,易形成炎症和局部糜烂、溃疡及坏死。其实,在中医临床中,使用理气行气类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也显示存在着显著效果。如吴应福通过和中行气止痛汤治疗慢性胃炎58例就发现行气药物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有效果。参考文献:[]李宝山,程峻立,李岩,李岚,罗淑芳,么丽颖.高压氧仓加中西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医学理论与实践,00():48-49.[]刘守泉.消化系统疾病高压氧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7(S):0.[3]刘江龙,胡晓媛,赵文杰.高压氧仓联合药物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J].井冈山医专学报,(04):3.[4]张北华,高蕊,李振华,李保双,王凤云,唐旭东.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专家经验数据挖掘分析[J].中医杂志,05,56(08):-.[5]刘启泉,王志坤,张晓利.嗳气临证心法[J].光明中医,0,6(06):-.[6]吴应福.和中行气止痛汤治疗慢性胃炎5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0):8.[7]张天先,王晓莉,郝玲,王忠全,庞永文,陈文辉,吴蕾.高原地区青年人慢性胃炎发病机理探讨(附06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00(0):35-36.7、食物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肠滞)目前,临床中极其重视肠道微生态与胃肠功能,肠道菌群是胃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调节肠道运动和分泌,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并与肠道屏障、肠道免疫等息息相关。慢性胃炎患者的胃肠蠕动及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差,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食物在肠道异常发酵易加重慢性胃炎的不适症状。胃肠内菌群失调也可能为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黏膜上皮定植提供了条件,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肠道免疫是肠道除消化吸收功能外的另一主要功能,肠道免疫占全身免疫功能的70%,在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所以调节肠道菌群对慢性胃炎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益生菌来防治慢性胃炎。有研究表明益生菌能通过抑制肠道致病菌黏附定植、释放抗菌物质、调节黏膜免疫等多种机制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防治慢性胃炎。早些年国外研究表明益生元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表现杀伤活性作用。这提示益生菌对幽门螺旋杆菌存在拮抗性和杀伤性。其主要机制可能是益生菌降低了幽门螺旋杆菌在胃中的酶活性,抑制了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的定植,其代谢产物甲酸甲酯抑制幽门螺杆菌菌株的生长。参考文献:[]颜美秋,陈素红,吕圭源.石斛“厚肠胃”相关功效药理学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草药,06,47():-.[]周玲,陈明,窦海荣,唐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论治慢性胃炎伴焦虑[J].内蒙古中医药,09,38(06):68-69.[3]吴铭,黄柳燕,陈聪,雷清云,李定宏,张国栋.益生菌对胃肠道相关疾病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09,3():8-9+.8、血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血瘀)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一般可见舌质瘀斑等血瘀症状,在胃镜观察下,多见胃黏膜伴有胃黏膜充血、水肿,病理组织检查见黏膜血管扭曲、管腔狭窄、黏膜层增厚,粗糙不平、呈颗粒状、结节状凸起或陈旧性出血点等血瘀表现。有研究说血管内皮细胞增大,数量增多,乃至阻塞,使有效的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组织营养不良,氧供不足,从而导致胃腺局限性萎缩。也有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的兴奋以及胃肠激素的分泌失调,从而促使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导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血流量减少。胃黏膜微循环障碍伴缺血缺氧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的不断加重,导致胃黏膜血管新生增多,从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现代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健康人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测定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RBC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沉方程K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特别是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其存在明显的高粘状态,导致血液内摩擦力上升,胃黏膜微循环灌注受阻,血流减慢。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着血瘀机制。大量实验证实,活血化瘀药物能疏通微循环,改善胃粘膜血流,改善血液和氧的供给。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现代研究亦证实了通过中药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改善患者胃黏膜的血流状态,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消除炎症、调节免疫等作用机制促进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因此,治疗慢性胃炎加入适量的活血药物是有必要的。参考文献:[]庄迎春,汉秀连.和胃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09,5(36):9-93.[]陈晨,姜树民.姜树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思想及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00,38(0):77-80.[3]许博,韩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08,4(06):30-3.[4]何文波,高国林,候姝,宋刚.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时粘膜血管病变与胃癌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0):4-43.[5]孙茂峰,王茵萍,范刚启,林昭庚,吴旭.关于活血化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壁屏障作用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07):-.[6]陈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04):5-6.[7]殷静,易晋宇,徐波,石海莲,费晓燕.血瘀理论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09,37(03):64-67.9、体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湿阻)水液代谢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及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而胃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水液代谢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作为水转运的特异性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4(AQP4)与消化系统的水液代谢和胃酸分泌关系密切。慢性胃黏膜的病变可以导致胃黏膜细胞渗透压的改变,从而改变AQP3、AQP4表达。杨鹏等研究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AQP3、AQP4表达明显高于非胃炎患者。因此推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由于上皮细胞的变性导致胃黏膜细胞内渗透压的增加,诱导AQP3、AQP4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间隙水进入黏膜细胞增加,导致黏膜的充血、水肿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胃黏膜固有层,中性粒细胞的跨膜迁移会增强细胞的通透性,进而导致水分丢失,日久引起胃黏膜腺体萎缩。微观上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水肿,有饱胀润湿感,反光度增强。宏观上可见舌苔厚腻。对此胡晓华,向佰忆等通过探讨幽门水肿与慢性胃炎发作之间的关系发现幽门水肿是慢性胃炎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幽门水肿能增加胃炎复发率,幽门水肿程度越重,胃炎发作率越高。中医理论中,认为痰和慢性胃炎有着重要的关系。痰浊内阻于胃黏膜细胞,打破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分化异常,出现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等表现。《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癖。”临床上凡久治不愈之慢性胃炎,确与痰浊犯胃有关,从痰辨治可获满意疗效。说明利用祛湿化痰有利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从中医的临床实践来看,使用利水渗湿类中药也可以治疗慢性胃炎,各种研究也证明有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胡晓华,向佰忆,赵敏,周华.幽门水肿与慢性胃炎发作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03,36(34):49-50.[]王丹,戴彦成,李颖飞,李希.柳文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四法[J].环球中医药,07,0(03):35-37.[3]孙秀菊.慢性胃炎从痰辨治[J].光明中医,(08):5-6.[4]程运文.从痰辨治慢性胃炎[J].广西中医药,(04):5-4.[5]杨鹏,徐华,张华,车会刚,王建祥.慢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与水通道蛋白3、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05,3(5):47-.[6]赖虔青.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与虚性证素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09.由上述分析,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从系统医学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变化为:阳虚(免疫功能下降)+气滞(胃内是微缺氧环境)+湿阻(胃黏膜水肿)+外邪(幽门螺旋杆菌的侵入)+血瘀(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肠滞(肠道菌群失调)+阴虚(胃黏膜的损伤)一个慢性胃炎病人,其具体病理变化可以用如下的诊断图谱来表示:(根据文献+拆方所得)第四部分使用系统医学制定慢性胃炎治疗原则论上面的对于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分析及诊断图谱,我们可以得到,按照治疗的优先性顺序,我们制定如下的治疗原则。、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增强气体交换功能(行气)3、增强体液交换功能(祛湿)4、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5、抑制外来病原物质(祛邪)6、增强食物交换功能(通肠)7、恢复人体损伤组织(滋阴)下面我们来一一阐述、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补阳是慢性胃炎治疗中最重要的。慢性胃炎跟免疫功能有很大的关系,功能失调,会导致水谷的受纳、腐熟、转输等功能发生障碍,因此提升免疫系统功能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式。现代药理证明温阳益气药物可增强免疫功能,周宜轩教授拟用滋阴兼温补脾肾方(党参5g,白术g,黄芪0g,白豆蔻g,砂仁0g,延胡索g,香附g,川芎5g,高良姜8g,干姜8g,补骨脂g,炙黄芪0g,山萸肉5g,肉桂6g,煅龙骨5g,煅牡蛎5g,三棱g,太子参0g,旋覆花0g,鸡血藤g)治疗时发现使用大量的温阳植物药可以提高免疫力,并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可有效清除自由基,使胃黏膜减少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促进免疫能力快速恢复,改善各临床症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党参具有消炎作用,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胃部溃疡、充血症状消退。甘草可保护胃黏膜,有利于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所以在治疗慢性胃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补阳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胃炎。常用的补阳药物有:黄芪、人参、桂枝、干姜、麻黄、附子、甘草、柴胡、党参、白术、防风、荆芥、细辛、山药、肉桂、升麻、羌活、徐长卿等。推荐药物:PPI(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参考文献:[]胡海军.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0,37():09-0.[]周荣荣,张萌,朱彦,等.含党参方剂的数据挖掘及防治胃肠道疾病的分子机制[J].药学学报,08,53(9):40-46[3]李想,李冀.甘草提取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09,5(5):8-86.、增加气体交换功能(行气)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微需氧菌,因此改善低氧环境现象是可行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利用高压氧有效地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迅速提高氧分压,改善胃、肠壁有氧代谢和微循环,加速黏膜的修复,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另外临床上也采用行气药物来治疗慢性胃炎,证实了明显的治疗效应。常用的行气药物有:陈皮、香附、枳壳、砂仁、厚朴、枳实、郁金、柴胡、藿香、紫菀、木香、款冬花等。研究发现,高压氧仓起到全身治疗的作用,在增加全身供氧的同时,胃粘膜的含氧量也相对增加,血氧分压升高,氧从毛细血管向远处细胞的弥散能力大大增强,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供应,对胃粘膜炎症的好转和损伤胃粘膜的修复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推荐治疗:高压氧治疗。参考文献:[]胡海军.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0,37():09-0.[]王琦.激素联合高压氧治疗肝细胞癌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00,3(34):70-7.[3]李宝山,程峻立,李岩,等.高压氧仓加中西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医学理论与实践,00,5():48-49.3、增加体液交换功能(祛湿)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慢性胃炎患者通过内镜检查发现有胃粘膜水肿的现象。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运用祛痰利湿的中药可以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如:李建强通过实验证明导痰汤加味(半夏6g、胆南星0g、枳实0g、茯苓0g、橘红g、藿香6g、佩兰6g、肉豆蔻9g、甘草3g、生姜3g)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因此治疗原则宜通阳化痰,散瘀活络,祛痰利湿。常用的利湿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薏仁、白术、苍术、半夏、车前子、葶苈子等。未能找到直接相关用药。4、抑制外来病原物质(祛邪)从之前的论述,我们知道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它可以突破胃黏膜的自我保护屏障,产生各种酶,导致胃黏膜的萎缩。研究已经证实,单味祛邪中药可以有效的抑制或根除Hp感染。通过临床实验证明,Hp对黄连具有高敏感性。因此在治疗上我们选择清热解毒类中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常用的祛邪药物有:黄连(3g、5g、7g、4g)、黄芩、大青叶、黄柏、连翘、蒲公英、半枝莲、败酱草、金银花、板蓝根、夏枯草、贯众、虎杖、射干等。推荐药物: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喹诺酮类、呋喃唑酮、四环素等)。参考文献:[]楚振荣.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09,3():73-.[]甘英辉,严欢,程正,潘涛,顾兴平.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04,30(0):4-43.[3]陈博,万敬员.黄连现代中医临证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08,36(0):-.5、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慢性萎缩性胃炎普遍存在高黏状态,从而影响了微循环灌注,加重了萎缩病变。因此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增强胃粘膜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加强血液的输送能力,可以增强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的运送能力,从而达到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中医实践认为,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用温阳活血类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化瘀止痛。故治疗时可以使用活血化瘀之品。并且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微循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得组织营养改善,促使病变尽快恢复,同时兼具镇静、抑菌及镇痛等功效,甚至对增生性病变有着不同程度软化及促吸收效果。此外,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活血化瘀类药物还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得炎症吸收减少。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丹参、延胡索、川芎、莪术、三七、当归、红花、桃仁、王不留行、赤芍、葛根、白茅根、牡丹皮等等。暂时未能发现直接相关用药。参考文献:[]陈华勤,冯文忠.扶正祛邪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湖北中医杂志,(05):36.[]杨海娣.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胃炎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06,35(7):39.6、恢复人体损伤组织(滋阴)胃镜观察可以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胃黏膜的萎缩,在内镜下也可以发现胃固有腺体缩小,数量减少。是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和数量的减少,属于阴虚。常用的补阴类药物有:白芍、浙贝母、乌梅、生地、麦冬、石斛、沙参、知母、百合、贝母等。暂时未能发现直接相关用药。7、增强食物交换功能(通肠)慢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功能比较弱,容易导致胃肠道的菌群失调,使食物在肠道异常发酵,加重慢性胃炎的不适症状。因此,使用通肠类中药是必要的。常用通肠药物有: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推荐药物:益生菌、益生元、乳果糖等。第五部分使用系统医学制定慢性胃炎治疗的组合方案过上述的分析,那么就可以根据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的轻重缓急,来制定相应的精准治疗方案了。从上述的论述,最佳的组合方案,就是根据上述的具体诊断图谱,制定出一个具有类似维度和数值的功效图谱的治疗方案。(一)、生物医学组合方案示例系统医学是一种统一的医学框架,无论是对于生物医学,还是传统医学,都是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口服阿莫西林、静滴克林霉素-----对应的功效图谱为:临床上采用的治疗药物为抗生素加抑酸药,一方面使用抗生素消除幽门螺杆菌,另一方面降低胃酸,促进胃黏膜组织修复。但长期抗生素药使用多后会产生耐药性及其他副作用。参考文献:蒋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00,5():6.(二)、中药组合方案示例(化湿和胃汤)适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生姜5g、白术5g陈皮5g、砂仁0g、厚朴0g、藿香0g、桔梗5g苍术5g、佩兰5g、半夏0g、茯苓0g、滑石0g(矿物药)黄连5g、芦根5g白芷0g-神曲0g--对应的功效图谱为:从该功效图谱我们可以看出化湿和胃汤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确是有效的,实验证明总有效率可达90%。但这个组方还是有改进空间的,比如减少利湿的药物,增加补阳和补阴的药物。参考文献:徐舟.化湿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08,3(09):5-7.(三)、中西医组合方案示例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党参0g、生山药5g、白术5g、仙鹤草0g维生素B、奥美拉唑粒/次,次/d枳壳0g、砂仁0g、柴胡0g法半夏6g半枝莲6g克拉霉素片0mg/(kg?d),次/d、半枝莲5g、阿莫西林服用粒/次,3次/d--麦冬5g、石斛5g、沙参g、生地0g--对应的功效图谱为:从该功效图谱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医组合有着良好的疗效,黎海冰等实验后发现该方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总有效率高达95.9%。如果在该方案上补加活血利湿的药,疗效会明显很多。参考文献:黎海冰,李建汉,岑成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09,48(05):06-07.(四)、系统医学推荐方案适用于慢性胃炎的患者白术57g、黄芪57g、生姜8g、吴茱萸4g陈皮8g、砂仁8g半夏g、茯苓35g黄连g川芎8g制大黄4g五味子4g--对应的功效图谱:第六部分关于再辨证论治、年龄()儿童慢性胃炎是指作用于胃黏膜的多种因素持续反复发作而引发的慢性炎症。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逐步倾向于年轻化。有研究表明,儿童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患儿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达到50%~80%,已成为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加上患儿不良的饮食习惯、休息时间均会引发和加重胃炎病情,严重影响着患儿的健康。()老年人慢性胃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而老年人常因患有多种疾病,所以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有一些药需长期服用,一些胃肠外的疾病会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状。老年人由于受年龄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其饮食比较单调,而患慢性胃炎老年人,其饮食结构更加单一。造成老年人营养素摄入不均衡,从而产生营养不良,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并且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故自觉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极易忽略慢性胃炎的表现。参考文献:[]谢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08,3(0):60-6.[]芦艳霞.标准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06,6(09):6-8.[3]冯显清.老年慢性胃炎患者要“特病特养”[N].大众健康报,00-0-09(00).[4]李莎.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及预防[J].名医,09(0):36.、地区高原地区因高寒缺氧环境,使胃粘膜循环不能进行有效的物质和气体交换,必然导致无氧代谢增加,酸性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的大量堆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内皮,血管壁受损,通透性增加,造成渗出,水肿和出血且低氧可刺激视丘部,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活跃,胃酸分泌增加,致胃粘膜屏障易受损,失去攻击因子的防御作用,而发生各种胃炎。参考文献:张天先,王晓莉,郝玲,王忠全,庞永文,陈文辉,吴蕾.高原地区青年人慢性胃炎发病机理探讨(附06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00(0):35-36.

绿洲系统医学研究所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yczz/10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