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系因手术及放疗、外伤等因素引起的组织破坏和(或)组织纤维化,造成局部软组织粘连及小血管和淋巴管减少、受压、变窄,使血液、淋巴液回流障碍,导致间质蛋白浓度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差减少,离开毛细血管的液体量增加,最终出现水肿。
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除与手术方式直接相关外,术后的多种因素亦可导致或加重水肿的发生。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1、术后放疗:若腋清扫的患者术后接受放疗,其发生水肿的几率明显升高。文献报道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加用放疗,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可以从9%上升到26%。这可能与大量的放射线导致放射野内的血管、淋巴管闭塞、损伤有关,且放疗还能导致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影响上肢淋巴回流,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
2、术后感染:若术后伤口愈合不好或护理不当造成感染,会进一步损伤淋巴管,同时会阻碍淋巴管的重建和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
3、术后外伤:若术后患侧上肢受外伤,可引起局部组织释放组织胺、炎性因子等化学物质,影响血管通透性等,进一步影响微循环,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另外外伤还有可能导致感染。
4、化学制剂刺激:术后患侧上肢皮肤直接接触各种化学制剂,则其有可能损伤皮肤或渗透入肌肤内,可引起机体组织释放相应的化学物质甚至损伤血管、淋巴管,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
5、劳累、负重:术后患侧上肢大量运动或负重后,会使通过上肢的血液循环量增加,相应的淋巴生成量亦增多,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
6、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管-静脉短路逐渐减少,同时由于新陈代谢相对较慢,淋巴重建的功能也相对较差,整个淋巴引流的代偿能力下降,术后发生水肿的几率增加。
7、肥胖:研究表明肥胖的患者术后发生水肿的几率较非肥胖的患者要高,BMI越高水肿相对越严重。这可能与肥胖者更容易发生脂肪坏死,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和感染。
8、高血压:血压升高,能使血管内物质如水、蛋白等向外渗透的总量增加,增加淋巴的生成量,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
(向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