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的分类

脑水肿(是脑实质液体增多或脑组织内液体异常积聚导致脑容积增多,超过生理调节限度时可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高压影响脑血液循环及代谢,又加重脑水肿,两者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脑水肿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脑组织对各种伤害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与血脑屏障通透性障碍有关,是颅内高压的主要原因。

根据发病机制,临床上将脑水肿分为5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如下:

1、血管源性脑水肿

特点是细胞外间隙和白质水肿,临床最常见。

(1)病因:颅脑损伤、缺氧、缺血、恶性肿瘤。

(2)发病机制:病变使血液循环液体静力压组织间隙液体压力,水外渗引起细胞外水肿。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和脑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成分与水外溢至细胞外间隙。多种递质如儿茶酚胺、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2、细胞毒性脑水肿

特点是细胞内水肿。

(1)病因:脑缺血、缺氧和中毒等泵能源ATP耗竭。

(2)发病机制: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酸中毒和自由基反应,使细胞膜结构受损、转运功能障碍和通透性增加,水分大量聚集于细胞内。细胞毒性水肿时所有脑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肿胀,细胞外组织间隙变小

3、间质性水肿

特点是间质性脑细胞外水肿或脑积水性脑水肿。

(1)病因:脑缺血、缺氧和中毒等泵能源ATP耗竭。

(2)发病机制:脑积水时脑室管膜结构发生改变,通透性增加,脑脊液不能通过蛛网膜颗粒再吸收,经脑室溢出至脑质周围白质,引起间质性脑细胞外水肿。临床见于各种交通性及非交通性脑水肿。

4、渗透性脑水肿

特点是水肿液主要积聚于神经胶质细胞。

(1)病因:常见于急性水中毒、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等。

(2)发病机制: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水分因渗透压差进入细胞内,灰质与白质均水肿,白质明显。

5、混合性水肿

上诉多种类型脑水肿在脑病晚期,心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引起全身性水肿时可并存。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商务B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zlff/201806/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