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原因,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主要临床特征为,头面、眼睑、四肢、腹背乃至全身浮肿。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炎,肾病综合征,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肝肾同源。肝肾的问题应综合调治。罐疗相关经络穴区,可以直接祛除风寒湿火、瘀滞痰毒,疏通经络气血,扶正气和阴阳,促进本病好转,深度改善相关功能状态。
1
1、主要穴区: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
2、主穴意义:水分、水道为通利水道、利尿行水的经验效穴;三焦之下合穴委阳,配三焦俞可温阳化气、利水消肿;阴陵泉利水渗湿。诸穴相配,可以通水道,除肿胀。
3、罐疗方案:按疗程调治效果最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十天为一疗程。隔日、隔周亦可。综合运用罐疗基本手法。
4、罐疗程序(常规五步):选穴-留罐-点刺发泡-留罐-起罐。
2
1、辨病归经:调治本病以三焦经、膀胱经及经验效穴为主。
2、罐疗方案:按疗程调治效果最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十天为一疗程。综合运用罐疗基本手法、技法。
3、罐疗程序(专业七步):辨病归经-辨证选穴-手法运罐-技法布罐-点刺发泡-适度留罐-规范起罐。
4、随证应用
法一:罐疗本病主要穴区。另:阳水加肺俞、列缺、合谷,以疏风宣肺、通调水道;阴水且脾虚者,加脾俞、足三里、三阴交,以健脾渗湿利水;肾虚者加肾俞、关元、足三里,以温阳化气行水
法二:罐疗水分、三焦俞、阴陵泉、水道、委阳、膀胱俞、三阴交。另:阳水所致取列缺、合谷、偏历、阴陵泉、委阳等穴;阴水所致取脾俞、肾俞、水分、关元、复溜、足三里等穴;面部浮肿加水沟;足跗部浮肿加足临泣、商丘。
3
1、慢性肾炎应积极控制高血压。
2、肾炎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低盐饮食(每日3-4克)。
3、积极配合药物及其他疗法。
4、修炼心性,涵养品德,戒怒戒躁,保持平和、欢悦、积极和宽厚的情志状态。
5、注重和坚持全身经络气血的疏理与疏通,根本改善和提升人体的自净、自控和自愈能力。
文章摘自于《全净通疏经罐疗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