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由于手术或术后放疗极易发生上、下肢体的淋巴结水肿。而肢体的淋巴水肿是一种高致残类疾病,且水肿一旦形成,将持续加重,随时间进展逐渐出现皮肤纤维化改变,最终演变为“象皮肿”。该病程进展是慢性和不可逆的,肢体持续肿胀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患肢易发生疼痛、感觉异常、丹毒等软组织感染,在少数患者中会出现患肢皮肤的疣状改变甚至癌变。医院乳腺甲状腺外二科通过学习国内外成功淋巴水肿手术治疗的经验,近期率先在我省开展了携带腹股沟淋巴组织的下腹部穿支皮瓣及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携带腹股沟淋巴结和淋巴管的下腹部穿支皮瓣可提供正常的组织基床,随着淋巴管的再生,将重建淋巴回流通路,桥接远端受阻淋巴管道与近端正常脉管系统,使受阻淋巴液重新回流到循环系统。并且该手术方式可以重建缺失的乳房,弥补乳房失去的缺陷。
患者术前左上肢明显淋巴水肿
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是将管径1mm的淋巴管与皮下毛细血管腔进行吻合,是显微外科手术中顶尖的操作。尤其是对于管径仅为0.2-0.3mm且管壁极薄的淋巴管进行吻合操作,更是显微外科的极限技术。因为此项技术操作难度大,对设备和器械要求高,手术者常常需连续数小时保持纹丝不动。国内医院也是凤毛麟角。我院有着先进的进口高倍显微镜和精细的显微器械,为该项手术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该手术切口只有2-3厘米,且在皮下进行,损伤小、效果好。
患者简介:
中年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疗后1月出现左上肢淋巴结水肿,进行性加重,按摩、理疗及药物等治疗无效,且前臂水肿明显重于上臂。经讨论,给予患者行携带腹股沟淋巴组织的下腹部穿支皮瓣及左上肢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上肢淋巴水肿。该术式从腋窝及肢体两方面引流肢体受阻的淋巴管,双重保障,更好地保持淋巴管再通的远期效果。
携带右腹股淋巴结的下腹部穿支皮瓣设计
上肢手术切口及标记水肿淋巴管
高倍显微镜下淋巴管-静脉吻合(可见淋巴管回流入静脉)
术后6天水肿上肢水肿减轻,皮肤弹性恢复,切口小,愈合好
医院乳腺甲状腺外二科立足乳腺甲状腺专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乳腺甲状腺专科治疗上更上一个台阶,为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疗方式,为广大淄博人民健康谋利益。
(供稿科室:乳腺甲状腺外二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