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8日,西南地区首例吲哚菁绿淋医院乳甲科成功开展,为乳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揭开新的篇章。
什么是吲哚菁绿?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有较强吸收、无毒性、不参与体内生物转化、排泄迅速的荧光染料,是目前惟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临床使用的近红外光学成像对比增强剂。
王亚冬医生正在进行造影吲哚菁绿淋巴管造影淋巴水肿分型
①正常型,淋巴管无硬化或扩张;②扩张型,淋巴管扩张但无硬化;③收缩型,淋巴管硬化但无管腔狭窄:④硬化型,管腔狭窄。另外.将吲哚菁绿淋巴管造影用于术后早期淋巴水肿的检查,可以在容量改变之前发现早期的淋巴水肿,从而尽早采取保守治疗,增加疾病的治愈率。
吲哚菁绿淋巴造影作用
1、用于淋巴水肿诊断,显示水肿部位2、用于淋巴水肿严重程度分级3、指导临床手法引流方向4、用于淋巴水肿疗效判定吲哚菁绿淋巴造影优点
造影下标记中
①吲哚菁绿淋巴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造影剂吸收、运输及其在受累肢体中的分布情况,是目前唯一能够动态观察淋巴管收缩活动的检查方法。
②吲哚菁绿淋巴造影诊断敏感度高,一期淋巴水肿或临床表现尚不明显的潜伏期淋巴水肿即可出现真皮反流的影像学改变;其操作方便、迅速,可门诊进行,对无明确病因的原发性淋巴水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适合作为淋巴水肿的初筛检查。
③吲哚菁绿注射剂量小,安全性高,可应用于婴幼儿或特殊部位淋巴水肿的检查。
全部标记完成
吲哚菁绿淋巴造影小结
造影结束后熊志峰医生根据标记的淋巴回流情况进行最有效治疗
吲哚菁绿淋巴造影便捷、安全,能够提供淋巴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信息,可作为诊断淋巴水肿及研究淋巴系统的重要手段,尤其对病理类型复杂的原发性淋巴水肿。吲哚菁绿淋巴造影能够帮助深入理解其病变类型与特点,有助于病情评估、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
我院淋巴水肿专业组
我院淋巴水肿专业组由组长吕钢主任,医生王亚冬、熊志峰,康复师舒贤玲、杨婷,慢病管理员陈媛媛六人组成,其中三人经过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培训,为乳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提供专业的一站式服务!
专业团队介绍
乳腺甲状腺科简介
医院乳腺甲状腺科于年9月由重庆市抗癌协会乳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吕钢教授开始筹建,年1月正式建科;经多年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雄厚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甲状腺疾病的专业学科,是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
科室现有1个病区,编制床位51张,拥有超过每年4万人次的门诊量以及每年余人次的住院病人。门诊开设哺乳期乳腺、乳腺脓肿、浆乳、乳腺增生、产后康复及淋巴水肿等专病门诊,设有乳腺癌综合治疗室、哺乳期乳腺综合治疗室、乳癖和产后康复治疗室、乳腺炎彩超随访室、乳管镜室等,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甲状腺的特色诊疗模式。自创建以来,科室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中西医结合的执业理念,重点突出中医药治疗乳腺甲状腺疾病的特色优势,取得良好疗效。
专业人才队伍:专科现有各类医务人员60余人,其中医疗团队20余人,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传承人1名、硕士生导师1名、规培生导师5名、博士后1名、硕士18名,3人具有海外学习进修经历,已形成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临床、科研和教学能力并重的专业人才队伍。
中医药特色突出:在继承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科室始终强调将中医药治疗贯穿于乳腺甲状腺疾病诊疗的全过程,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特色,开展乳腺增生、浆细胞性乳腺炎、哺乳期期乳腺炎、乳腺甲状腺肿瘤的术后康复、甲亢、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产后乳房塑性等中医特色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技术精湛:既能开展各种乳腺、甲状腺常规手术,也开展甲状腺乳腺微波消融术、乳房整形、乳房微创、乳房重建、单切口保乳重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单切口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等多种国内外最新方式的手术,成功率位居国内先进水平。
设施设备齐全:配备有国际先进的麦默通、微波消融仪、乳腺火针、超细纤维管内视镜系统、静脉港及乳腺钼靶、乳腺超声、CT、核磁共振、芯针活检、免疫荧光前哨淋巴结探测仪、定位针等诊疗设备,为广大患者提供了科学、全面、专业的服务。
科研实力雄厚:专科已逐步形成了以重庆地区为中心、向西南地区放射、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的大型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承担重庆、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北京等地区院校本专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及重庆周边地区医疗骨干的进修培训,是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成员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参与多中心器械临床试验1项,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13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