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囊性淋巴管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临床儿科杂志》

第25卷第2期年1月

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囊性淋巴管瘤18例分析

黄一敏

上海交通大医院

摘要

目的:目的了解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囊性淋巴管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年收治的18例囊性淋巴管瘤患儿进行了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的治疗。注射前通过超声CT定位,平阳霉素用注射用水溶解成1mg/ml的溶液,总剂量1-18mg(平均4.2mg/次),注射1-4次。

结果:18例中16例(88.9%)肿块明显缩小,其中11例(61.1%)肿块完全消退;2例肿块未缩小。3例进行了手术。瘤内注射治疗后个别病例出现短暂发热和局部肿痛的炎症反应,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对治疗囊性淋巴管瘤有效。

关键词: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囊性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统的一种畸形,具有畸形和肿瘤的双重特点,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50%-60%的病例出生即有症状,80%-90%的病例是小于2岁的幼儿。由于肿块的稳定生长和对重要器官的压迫,很多年来手术切除一直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但是,切除不完全会导致淋巴漏、伤口感染、病灶复发。肿块侵润性生长的特点,使手术切除时极易损伤到邻近的神经、血管,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自年起,医院开展应用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囊性淋巴管瘤,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年-年收治的18例囊性淋巴管瘤患儿,男12例,女6例;年龄最小5d,最大10岁3个月,平均2岁9个月

2、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分为3级。①级:肿块外表完全消退,影像检查有少量残余硬化病灶;②级:肿块外表明显缩小或无明显肿块,影像检查有少量囊性病灶;③级: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和/或有部分实质化

具体操作

平阳霉素用注射用水溶解成1mg/ml的溶液,从肿块最明显处穿刺抽吸到淋巴液,并将瘤内的淋巴液尽量抽除后,将配制好的平阳霉素溶液注射入肿块内。当肿块为多房性,可将一次注射的总量分点注射。在经过几次注射后肿块外表不明显时,可依靠超声定位穿刺。总剂量1-18mg(平均4.2mg/次),1-4个疗程,时间间隔一周或一个月。

结果

鼻息肉病情治疗效果

18例患儿中16例(88.9%)肿块明显缩小,其中11例(61.1%)肿块完全消退;2例肿块未缩小。1例肿块缩小但家长仍希望肿块切除,后3例均进行了手术切除。3例手术病例中,1例注射后肿块部分无明显缩小,肿块实质化,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血管瘤;1例肿块在腋下,注射后肿块变硬,仍影响肢体感受和活动;另1例注射后肿块明显缩小,应家长要求,仍进行了手术,书中发现肿块边缘相对清晰,肿块部分实质化,手术操作顺利。单囊性淋巴管瘤往往经一次注射即有明显效果。瘤内注射治疗后个别病例出现短暂发热和局部肿痛的炎症反应,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

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对治疗囊性淋巴管瘤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合理应用,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lcjc/6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