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产生的原因
淋巴水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淋巴回流系统中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微血管滤过率失调,血管扩张、再生导致的流量增加不能被存在阻塞情况的淋巴静脉系统充分回流,从而导致水肿的发生。乳腺癌水肿具体原因是头静脉属支的结扎使血液回流障碍、淋巴结清扫使淋巴管路堵塞,使组织液积聚在组织间隙。
乳腺癌淋巴水肿典型表现形式是肿胀,以上肢肿胀为主,可有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伴随症状。
按中国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程度分级:
(1)无水肿:双上臂周径无明显差异;
(2)轻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cm以下,多限于上臂近端,常发生于手术后短期内;
(3)中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6cm,水肿的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包括前臂和手背;
(4)重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6cm以上,皮肤硬韧,水肿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指,使患者整个上臂和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输
为了减少肿胀程度和缓解症状,恢复正常功能,需要对淋巴水肿进行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1、术前向患者说明引起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常见因素。研究发现淋巴结切除或清扫、手术范围、体重是引起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关键因素,术后患侧上肢锻炼和按摩等可有效预防淋巴水肿。
另外,术后伤口感染和年龄增长也是引起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因素。
2、术后患侧上肢护理: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或皮下注射等治疗。术后应预防性抬高患侧上肢,避免外展,如有下床,应用吊带托住患侧上肢,避免下垂。术后可给予自制专用软枕,抬高患侧上肢。
当出现患侧上肢水肿,除抬高患侧上肢外应使用弹力绷带,日带夜脱。向心性按摩患侧上肢,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促进淋巴回流,按摩时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按摩。局部感染者及时使用抗生素及处理伤口,可使水肿减轻。
3、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淋巴水肿的重要方法,特别是术后3个月~6个月,是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高发期,更应该坚持锻炼。
乳腺癌术后康复操4、手法按摩促进淋巴液回流。术后第一天至拔出胸壁引流管前引入中医经络按摩,对特定的穴位(肩井、云门、中府、乳根、内关等穴位)和经络的揉按、伸屈、揉搓及对整个患肢、肩部和肩胛部施以拿、揉按法,同时配合穴位点按,最后予以推法,按摩方向为自远心端到近心端,整个过程约15~20分钟。每日两次。
5.气压治疗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以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