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戒台寺四

(6)

恭亲王奕?与戒台寺

北京西山层峦叠嶂,诸多古刹名寺掩眏在苍松翠柏丛中,历代公候王孙、文人贤士流连忘返。在西山众多的山峰中,有一马鞍山。著名的佛教寺院戒台寺,就坐落在马鞍山麓。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戒坛,史称“天下第一坛”。这座佛家禅院与清代的恭亲王奕?结下了不解之缘。据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恭亲王奕?曾先后投注大量银两给戒台寺,用于修建罗汉堂、千佛阁、牡丹院,戒台寺遂将牡丹院留为恭亲王长年寓所。牡丹院是按照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又结合江南的园林艺术修建的。分为里外两院,外院东、南两侧有曲尺形的回廊房屋十余间,西侧借山势堆石植树,形成独特的格局。一进院门是一座太湖石堆砌的花坛影壁,绕过影壁方能进入油彩华丽的垂花门,来到花草繁茂的方形内院。内院四周游廊环绕,院中牡丹争艳,丁香吐芳,春夏时节的牡丹院是一个仙境般的地方。清光绪十年(年),奕?被慈禧罢免赋闲时常常来戒台寺牡丹院燕居,并将大量的书画名品收藏在这里。直至(年)去世,戒台寺一直都是他修身养性的居所。清王朝覆灭后,年,奕?的孙子溥儒为逃避袁世凯的追捕也带着母亲项夫人和四弟溥僡来到西山戒台寺,此后溥儒在戒台寺潜心读书作画,成就其画坛“南张北溥”之誉。直到年才离开。几十年来,戒台寺的牡丹院就相当于恭亲王的别院,荫护了恭王府几代人。在此后的风风雨雨中,恭王府内早已空空如也,而远避尘嚣的戒台寺却幸运地保留下了当年恭亲王所使用过的家具。这些家具包括了床榻、椅凳、桌案、橱柜、屏风、台架等,主要式样为明清,材质以红木为主有少量的紫檀木,这批家具在这前后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陪伴着恭亲王奕?及其后人度过了艰难的日日夜夜。又经过岁月的变迁还能完整的保存在戒台寺也是幸运,这批恭亲王奕?所使用过的家具,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紫檀木拐子纹太师椅清代中期18世纪中末期长66cm宽57cm高93cm紫檀木制。座面硬板,书卷式搭脑靠背,背木仅分两段攒成,上段嵌平板,下段开云形亮脚,靠背板与边框之间以拐子纹攒成,两侧扶手与靠背活榫相接,面下束腰,腿间安四面步步高脚枨,内翻马蹄。酸枝木嵌理石如意纹宝座清代末期18世纪末期长93cm宽57cm高cm酸枝木制。曲弯搭脑拐子纹攒框,正中圆形开光,镶圆形大理石心,两侧透雕如意纹,寓意“事事如意”。扶手框内镶圆形大理石心。面前内凹,面下有束腰,牙条浮雕云纹花牙。拱肩展腿云纹足,四平内凹平底枨,清晚期风格。宝座形式多种多样,有些宝座的造型、结构和罗汉床相比没有区别,只是形体较小。宝座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为皇帝及亲王所专用。有时也放在配殿,一般放在中间或显著的位置。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宝座多由名贵硬木制成,施以云龙等繁复的雕刻纹样,有些雕工及其繁琐,涂金漆,极富丽华贵。一般选料多为紫檀或黄花梨。在很多的宝座上还应用了大量的镶嵌,尤其是清式宝座家具中更是突出。紫檀木云龙纹大画案清代中期18世纪末期长cm宽67cm高87cm紫檀木制。桌沿束腰及腿部以高浮雕工艺手法,雕饰五爪云龙纹,牙条下沿曲边型,中部垂洼堂肚,牙条满雕云龙纹,鼓腿彭牙,四足下端呈马蹄。草花梨木福寿扶手椅清代末期18世纪末期长63.5cm宽48cm高98cm草花梨木制。曲弯云纹搭脑,后背透雕蝙蝠双桃和如意,寓意“福寿如意”座面落堂镶板、打洼束腰,牙条透雕双桃双如意纹花牙。拱肩展腿鹰爪式足,四面平底枨,晚清风格。酸枝木拐子龙纹方桌清代中晚期18世纪中末期长cm宽cm高86cm酸枝木制。面下有束腰,直腿内翻马蹄足。四腿间不用横枨,而以拐子枨做法与桌里穿带结合,既加固了四腿,又美观大方。紫檀木五屏书卷背六方扶手椅清代中期18世纪中期长57cm宽43cm高91cm紫檀木制。通体圆材所制,靠背及扶手书背式,兴五屏,中部高出,两面渐低,书背式搭脑向后略悬,座面呈六方型,滕心座面,素面牙条,六圈足脚,足端六面平管脚枨。造型圆润,空灵,保持着明式风格。扶手椅属于中国古代座具中常见的形式。用材精炼细腻,造型小巧美观。这件扶手椅的后背与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后背低,靠窗台陈设使用时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别致。常见的式样是在靠背和扶手内部装券口牙条,与牙条端口相连的横枨下又安短柱或结子花。也有在靠背上作透雕,式样较多,别具一格。是古典家具常见的一种造型式样。草花梨木福寿如意纹扶手椅清代末期18世纪末期长62cm宽47cm高97cm草花梨木制。曲弯云纹搭脑,后背圆寿纹开光透雕蝙蝠如意和葫芦纹,寓意“福寿如意”,座面镶平板,打洼束腰,牙条浮雕卷云纹。直腿回纹足,四面平管脚枨,晚清风格。草花梨木人物纹六扇围屏清代中期18世纪中末期宽43.5cm高cm草花梨木制。屏分六扇,以合页连接,可以度折叠。上部屏心浮雕古代人物故事,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屏心下部为裙板,点缀蝙蝠和云纹。围屏又叫屏风,主要功能是用于挡风和屏蔽。屏风出现时间按文献记载可早到西周,考古发现的实物则至少可早到战国。早期屏风以床、榻的围屏为主,唐代以后形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多以插屏和多曲式折叠屏为主,到明清时期则主要细分为小型座屏、大型插屏及各种形式的折叠和挂屏四大类,其屏面设计和装饰工艺手法也更加多种多样,如模仿书法、绘画手法的名人诗词、山水花鸟、园林人物等屏面设计为流行,而百宝嵌、竹木雕刻、彩漆剔红等工艺也普遍应用于屏风的制作中。草花梨木嵌理石扶手椅清代末期18世纪末期长66cm宽49cm高99cm草花梨木制。曲弯搭脑拐子纹攒框,正中圆形开光,镶圆形大理石心。两侧透雕梅花鹿、梅花和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扶手框内透雕梅花喜鹊纹。面下有束腰,牙条下安透雕草叶纹花牙。拱肩展腿鹰爪式足,四面平底枨,具有晚清风格。草花梨木软把扶手椅清代中晚期18世纪中晚期长59cm宽45cm高95cm草花梨木制。椅背搭脑及扶手透雕卷云纹。背板打槽装板,上部长方形开光,下部有“凸”形亮脚,座面平板、打洼束腰,牙条浮雕卷云纹花牙,直腿内翻马蹄足,四面平管脚枨。造像简洁美观,明显的清式风格。草花梨木云龙纹博古格清代中期18世纪中末期长95cm宽39cm高cm框架草花梨木制。齐头立方式。上部多宝格开大小不一数亮格,正面及两侧透空,上两孔内框镶云纹描金卷口牙子。下左口孔上镶牙头云纹描金券牙子。右柱圆雕盘龙。下右孔比较大,上侧镶云纹牙头,下侧镶云纹描金卷口牙子,右侧有一扇小门可以开启,门右上侧雕龙首。格下设两大两小抽屉四具,屉面镶浮雕四爪龙和云纹。最下柜门镶浮雕四爪龙和云纹,柜底下镶浮雕二龙戏珠纹牙条。博古格也叫“多宝格”,是专为陈设古玩器物,它是进入清代中期才兴起并十分流行的家具品种,独特之处在于将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高低不齐、错落参差的一个个空间,在视觉效果上,打破了横竖连贯的格调,开辟出新奇的意境。草花梨木嵌理石面圆桌清代中晚期18世纪中末期直径cm高83cm草花梨木制。桌面嵌大理石,桌面下镂雕回纹卷草纹花牙,面下安装圆柱式三足腿,桌面可转动,立柱采用圆雕的手法满缠绕蜿蜒的龙纹,雕工非常精美雅致。酸枝木嵌理石面圆凳清代中晚期18世纪中末期直径39.5cm高47.5cm酸枝木制。凳面嵌大理石,凳面下镂雕回纹卷草纹花牙,面下安装圆柱式三足腿,立柱采用圆雕的手法满缠绕蜿蜒的龙纹,四件成套,与圆桌系配套使用。雕工非常精美雅致。草花梨木嵌理石素面开光绣墩清代中期18世纪中期面直径31cm高51cm草花梨木制。座面嵌大理石心,鼓腿彭牙,墩身两端各雕一道弦纹,四根以插面榫连接座面及底托。形成四个壶门开光。托泥下饰龟脚。绣墩又称坐墩,是汉族传统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墩与凳同义。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战国以前人们一般席地而坐,家具多为低型,战国以后起居方式改为垂足而坐,家具也随之变为高型,绣墩作为垂足而坐的一种家具形式也由此而产生了。到了唐代,受佛教莲台影响,唐代妇女坐具多作腰鼓式,称为“基台”或“荃蹄”。这些坐具在宫廷中使用,上覆盖绣帕一块,故又称“绣墩”。经宋代的沿袭,至明清,绣墩已成为一种坐具。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灵秀,而且富丽。草花梨木嵌理石罗汉床清代中期18世纪中末期长cm宽cm高cm草花梨木制。七屏式座围,内嵌绦环板,座面之上三面床围,由七块大小不同的木框镶大理石心连接而成。床面为镶板,劈料侧沿。牙条透雕拐子纹与分别镶三块大理石心连接,四腿展腿式外翻云纹马蹄足。草花梨木福庆绵延扶手椅清代中期18世纪中末期长63cm宽49cm高cm草花梨木制。后背两侧直木搭脑曲弯,饰浮雕蝙蝠和云纹,后背透雕蝙蝠纹,中间透雕磬和如意纹,寓意“福庆绵延”,扶手框内透雕拐子纹,座面装整板,有束腰,牙条透雕夔龙纹,直腿回纹足。四面平管脚枨。晚清风格。酸枝木嵌理石面茶几清代中期18世纪中末期长53cm宽41.5cm高49cm酸枝木制。四平面式四周起拦水线,棕角榫结构,面心嵌大理石,面下安透雕云纹花牙和牙头,四腿做展腿式,外翻云纹足。在四腿中部另安横枨及牙条,当中镶屉板,下垂洼堂肚,既加固了四腿,又增加了使用功能。茶几一般以方形或长方形居多,高度与扶手椅的扶手相当。通常是两把椅中央配一茶几,用以放杯盘茶具,故名茶几。茶几是明后期才广泛使用的家具,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明式椅子大多无束腰,使用的茶几力求与椅子风格一致,一般不用有束腰茶几。而清式扶手椅大多都带束腰,使用的茶几也都带束腰。草花梨木双狮戏球纹插屏清代末期18世纪末期长cm宽68cm高cm草花梨木制。屏框四面饰混面双边线,里口饰回纹一圈,内镶画面。底座两边壶瓶式站牙,立柱头圆雕小狮子,浮雕狮子滚绣球纹余塞板,浮雕双狮绣球纹披水牙。清晚期风格。插屏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于镜框中插入图画或大理石、彩绘瓷版等,下有座架。插屏早期是固定的,不能拆分,到明清以后变得可以分体,便于使用。最早是用作隔离,后来慢慢变成了一道风景。插屏是凡屏扇与屏座可装可卸的座屏、砚屏等的统称。明代以前,屏风多趋于实用,被归为家具的一种,主要用于遮蔽和做临时隔断,大都是接地而设。清初出现的插屏和挂屏,则开始兼有供人欣赏之用。草花梨木寿纹六足盆架清代中期18世纪中末期盆架直径55cm盆架高65cm背宽33cm高cm顶宽66cm草花梨木制。上下两组直枨,分别由三条直枨交叉结合,连接六条腿足,后两柱较高,上横梁两端圆雕回卷的龙首。横梁下方镶壶门形卷口牙子。两侧镶透雕云龙纹托角牙,架框正中镶中板子,透雕夔龙捧寿纹。再下装一横枨,两空挡中各安壶口式牙条。这是一种盆架和巾架结合在一起的家具。六条直腿几乎垂直,后两腿自腿足向上高出盆架,顶端横梁两端雕出两个龙首,中间二横框内镶镂雕夔龙纹寿字花板。前部四个柱子顶端雕出圆珠。是明式家具的风格。《戒台寺清代家具》主编:妙有论文:论戒台寺典藏之恭亲王时代家具--鲁宁摄影:杨立泉出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592hotel.net/jbgs/8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